欢迎来到自查报告网!
特惠加入VIP会员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报告 > 有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有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有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把上饶建设成为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遵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教科文卫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华北的带领下,于20**年8至10月,采取听汇报、开座谈会、组织视察等形式,重点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多次召开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组织文化产业调研,制定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文化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1、文化产业初具规模。随着上饶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强,相应地促进了我市文化市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市文化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初具规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渐重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2005年8月,全市现有文化经营单位 1818家,主要集中在文化服务业,其中网吧594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521家,歌舞厅、卡拉ok厅265家,音乐茶座150家,电子游戏100家,演出剧团9家,电影发行、放映8家,艺术培训10家,其他161家。2004年产值1.6亿元,上交税收2056万元,从事文化经营的从业人员20607 人。

  2、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改善。上饶加紧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离不开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是城市之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市图书馆、双塔公园、辛弃疾公园、紫阳公园及人民广场等城市主题文化项目建设逐项开工,各县(市、区)也加快了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一批文化广场,文化中心等项目陆续建成,文化广场、文化公园建设成为城市亮点,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味.

  3、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开发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我市的文化资源丰富,上饶自东汉建城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有着“上乘富饶“的美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除有朱熹、詹天佑、方志敏等世人皆知的名人外,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文物保护单位25处,市、县(市、区)级229 处,此外,还有一个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县,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红色、古色、绿色”三色旅游文化资源和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打响了上饶的文化品牌。(1)大型新编历史剧《詹天佑》在参加全省第二届艺术节获演出一等奖和编剧、导演、舞美等15个奖项之后,被省文化厅作为全省重点剧目向文化部推荐,被文化部批准为文华新剧目奖,这是我国政府的最高奖励,也是我市精品创作的历史性突破。(2)举办了“首届中国万年国际稻作文化旅游节”。XX县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旅游节围绕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安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大型民间艺术表演、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陈列馆揭牌等等,其中第四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尤为影响,它以“稻作农耕文化和稻作农具为主题,来自海内外的8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盛会,提交大会讨论的论文50余篇,整个文化旅游节取得圆满成功。(3)弋阳腔抢救保护工程申报成功。弋阳腔是中国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在中国戏曲史上享有盛名和重要地位,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它是中国高腔的鼻祖,曾为中国戏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抢救这一文化瑰宝,我市积极向文化部作好汇报,XX县也专门成立了“抢救弋阳腔工作委员会”,通过上下齐心努力,弋阳腔申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已获得成功,这是我省唯一的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

  4、群众文化的兴起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上饶的基层群众文化活跃,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街道文化、乡村文化、节日文化等文化活动红红火火,赣剧、弋阳腔、傩舞、茶道等民间艺术独具地方特色,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的建设将成为城市的亮点。所有这些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5、文化产业市场管理逐步规范。为促进我市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使文化经营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我市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并做好了服务、引导和培育工作。一是主动为投资文化经营项目的投资人做好服务工作,印制了《申办文化市场经营项目审批审核办理指南》,制定了《首问负责制》,做到热情接待,周到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投资者。二是利用文化市场管理职能,引导投资方向,对国家优先发展的项目和我市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较慢的门类,积极宣传国家的产业政策,鼓励投资。对市场已饱和的则限制数量,提高质量,帮助做大做强。三是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招商引资,树立文化市场行业典型,培育文化市场发展状大。仅市文化局2003、2004年就引资1600余万元,兴办大型歌舞娱乐项目和品牌网吧。四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能人经营文化产业,允许兼职和从事第二职业,利用文化人艺术专长,开办艺术教育培训,既满足了社会的文化消费需求,又培养了文化人才。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文化产业虽有长足的进步,但总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与上饶拥有的丰厚文化资源相比尚不相称,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距离,与先进地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1、文化产业的发展仍处于低水平。我市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没有统一规划,市场培育仍处于自生自灭阶段,文化经营单位,大多从事网吧、歌舞娱乐和音像制品零售出租等不多的几个门类,且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十分激烈, 经营业主竞相打起价格战,导致有的经营业主违规经营,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营业,一些色情、暴力等庸俗文化充斥着市场,成为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等行业在我市市场占有量极少。

  2、文化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城市必有的博物馆、文化馆、电影院、剧院和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大多为空白,严重制约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如因场馆制约我市不能接纳大型文艺演出。农村很多地方没有文化活动场地,农民文化生活贫乏。

  3、文化产业投入不足。由于财力有限,政府拿不出更多的钱用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市文化产业大多为个体和民间资金,投资额小,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或外资进入我市经营文化产业。国有文化演出单位和电影放映等单位除了部分人员工资等经费再无其他投入,生存都较为困难。

  4、文化产业体制和机制不活。突出地表现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目前我市文化艺术专业人员不少,但既熟悉文化事业又熟悉市场经济的经营人才十分紧缺,一些市属文化单位的内部人员结构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企业家队伍和人才群体。在省内外闻名的文化产业实业家或带头人更少,远不适应引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市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亟待建立。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我市文化产业市场正处在关键时期,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要紧紧抓住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契机,乘势而上,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1、提高认识,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鲜明地提出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通过学习和贯彻十六届四中全精神,重视和关心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领导越来越多。但仍有少数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对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文化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宣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使各级领导干部提高认识,真正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科教文化中心的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搞好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采取积极的措施,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2、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加快市图书馆一期工程建设,并做好二期开工准备,力争早日建成开馆。要站在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科教文化中心的高度,下决心改变我市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面貌,高起点、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一批具有城市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把上饶博物馆、大剧院、文化活动中心等重要文化设施列入建设规划。各县市区也要根据发展规划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安排相应的建设资金完善文化基础设施。

  3、加强对民间民俗文化和民间戏曲的保护、挖掘和开发。我市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戏曲资源丰富,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地方特色。如婺源的傩舞、茶道、有中国高腔鼻祖之称的弋阳腔、鄱阳的赣剧(饶河调)等等,这些民间文化和戏曲都曾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是我市极其珍贵的民间文化财富。要尽快制定我市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使我市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戏曲的抢救、保护工作有法可依。要加强民间文化的教育、宣传工作,加强对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及其对三个文明建设的积极影响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宣传,使我们的领导干部乃至广大群众,都认识到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并自觉地保护它们。 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的“民间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做好登记、整理、记录、造册工作。政府对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应给予适当的经费资助,鼓励老艺人带徒弟传承技艺,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文化遗产,采取重点扶持政策。要充分利用优秀民间文化的优势,在旅游景点和品牌建设中注入民间文化的含量,赋山水名胜以灵魂,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促进全市旅游业的大发展。

  4、拓宽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要逐步开放文化市场,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鼓励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的投融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集体、个人、外商和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我市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建设。对各类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做到统一市场准入,统一税费,统一市场规则,强化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

  5、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的创新。要正确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于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改革的重点在增加投入,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重点在创新体制,转变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要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纳各门类的文化拔尖人才和优秀文化产业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投身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6、进一步加强“扫黄打非”工作。尽快建立出版物市场统一执法的监管格局,逐步改变当前不同程度地存在的出版物市场多头管理(其中最突出的是音像市场)的现状。严厉打击包括淫秽色情出版物、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法轮功邪教出版物、侵权盗版出版物和走私出版物等非法出版活动,严厉打击网上和手机散布不良信息的行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形成“扫黄打非”的社会监督体系和舆论监督体系。要探索新途径新办法,研究新时期“扫黄打非”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从体制、机制、手段、方法等方面大胆创新,寻找和建立“扫黄打非”的长效机制。

有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下载文档此报告

热门自查报告

Copyright© 2012-2024 自查报告网 https://www.zichabaog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12687号-2

版权声明 自查报告网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自查报告网站内相关内容但不限于产品或服务的版权和其它相关知识产权。自查报告网的注册商标,LOGO图标等受中国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