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自查报告网!
特惠加入VIP会员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报告 > 粮食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粮食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粮食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如何贯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以加快经济方式为主线,如何探索三化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中原经济区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怎样按照市委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抢抓机遇,持续求进,重在提升,着力惠民,务实发展,奋发有为这一思路,是摆在我们粮食系统面前的重大课题,粮食国有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怎样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作出重要贡献。根据巩义市委[2012]9号文件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安排,粮食局课题组利用一个多月时间,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实地查看、填表格等方式,对粮食系统的人员、仓库、资产、债务等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周密的调查,并对粮食企业改革的紧迫性、可行性、稳定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汇报如下:     一、粮食系统目前现状    我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自2004年至今已有8年了,通过几年来的实行运行情况来看,有可喜的一面,也有令人忧虑的地方。可喜的是职工的思想受到一次强烈的震撼,有了较大的触动,生存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有所增强。10个改制的企业,经济包袱卸掉了,工作机构进行了整合,整体构架更为精干。令人忧虑的是,改制了的职工社会就业能力差,重新上岗自谋职业独立发展的人不多。改制的企业大多是收储企业,经济效益不够突出,新发展和新变化不明显,机制体制仍然不活,制约着我们企业的发展。附营企业目前主要是靠房租收入过日子,大部分下岗职工生活非常困难。    1、人员情况:全市现有国有粮食企业28家,其中购销企业10家,附营企业18家,其中5家企业进行了改制,2008年-2010年共有二家(涉村、夹津口)企业进行了改制,身份置换40 人,     现这些人全部移交市职介中心。目前粮食系统共有在册职工585人,其中购销企业在册职工266人,附营企业在册职工319人。    2、债权债务情况:粮食系统企业债权2389万元,债务(银行贷款、外欠企业、外欠职工)7045.8万元,其中企业欠农行、农发行贷款本金5015万元,利息242万元,负债率达295%。资产处置收益评估(土地拍卖、固定资产拍卖)12483万元。初步估算企业完成改制所需资金14599.2万元。 改制资金缺口为6773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欠银行贷款数额较大,即使把企业的全部资产和土地变现收入用作还贷,有的企业也还不完银行贷款;有的企业还了贷款安置不了职工,导致企业改制工作陷入困境。建议市政府出面协调银行部门减免改制企业的债务。    3、代农储存粮情况:粮食系统共有12个企业欠农民的代储粮,共计276万公斤,折算现金574万元。这些企业因债务重、包袱沉,有的已关门停业,没有能力向农民支付。虽然这几年经过向市财政申请,陆续拨付资金40万兑付代农粮,但缺口仍然较大。如果这个问题不予解决,会在12个乡镇及市区引发群众挤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稳定大局。     4、现有粮食仓储情况:目前粮食系统企业共有仓库268座,仓容137335吨。其中80年代以前老旧仓库240座,仓容123485吨(其中危仓8座,仓容3375吨;报废仓31座,仓容15720吨);80年代以后仓库28座,仓容13850吨。    二、粮食企业改革的原因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安谷则昌,绝谷则危”,粮食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其生产与流通历来为我党和政府所重视。由于粮食的总供给不足,从1953年至1984年实行的是统购统销政策与国家垄断经营制度。1985年初,国家宣布取消统购,实行合同定购。1986年实行购销双轨制,并对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进行试点。1990年国家建立粮食专项储备制度,1994年又建立了中央和省两级粮食市场风险基金,加上地方粮食储备体系也逐步形成,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增强。1996年,全国粮食突破5万亿吨大关,2011年粮食产量过8万亿吨大关,粮食出现阶段性与结构性过剩,从此粮食由过去的特殊商品变成一般性商品,粮食行业的垄断地位不断受到市场化与社会化的猛烈冲击。由于库存的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财政补贴亦大幅度增加,一度达到了中央财政的四分之一,可以说是不堪其重负,改革是唯一出路。1996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发〔1996〕16号),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系统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8〕15号),推出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举措,其主要内容就是“保护价收购粮食、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强企业自身改革”。在“三项政策”中,关键的是顺价销售能否成功实现,而市场经济是以效益为前提的,保护价虽保障了农民利益,但当保护价高于市场价时,顺价销售无法实现,由此产生了两种不良后果:一是粮食购销价差的巨额亏损再一次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二是粮食购销企业躺在国家政策性补贴上吃大锅饭,不愿面对市场,不具备竞争能力,形成了“职工靠企业,企业吃政府”的不正常现象。     因此,国务院相继发出国发〔1997〕11号、20号、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各地加快粮食企业改革。特别是国发〔2001〕28号《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与粮食市场体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围绕此目标,国家先后在湖北、湖南、河南、吉林等产粮区开展以“两放开,一调整”为内容的补贴改革,即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将保护价中的间接补贴转为向出售优质农产品的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直补”的实质就是购与销都以市场说了算,在刺激农民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国家力图将粮食企业逼入市场。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根据国家、河南省有关文件、政策,粮食局对下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职工每人交1000元股金,国资占大头,粮食企业全部实行股份制改造,有粮食管理所演变成股份制公司,1997年朱镕基主持国务院工作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粮食流通体条例》及《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系统体制改革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和法规,粮食局根据当时国家政策,对正附营及进行分家,确定有10各企业成立粮食收储企业及巩义市粮食收储公司,承担国家下达按最低小麦价收购的收储任务,其余国有粮食企业变更为付营企业。收储和付营正式分家,独自经营、自负盈亏。这种模式延伸自今。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经营困难    由于受长期粮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市国有粮食企业人员及其管理者在认识上、管理上、观念上还有较大差距。首先,在认识方面存在认识滞后的问题,即还未认识到粮食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其次,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办法管理企业,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发挥企业主动性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认识和观念上,通过这几年,大力搞多种经营,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观念得到了较大转变(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发挥,比如米河、小关、大裕沟、芝田等公司员工的企业意识得到了较大转变)。但还有一部分职工还是墨守陈规,存在职工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经营管理目标不明确,经营效果较差的问题。另外,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效益差,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我市国有粮食企业由于受体制、政策、认识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难于大幅提升的情况,收储企业满足于搞好储备,增加储备量,在贸易粮经营上表现出怕担风险、缩手缩脚的状况,企业经营始终未能得到突破;也表现出企业管理者对市场认识不清、判断不准、措施不力,抓不住机遇的弱点,导致企业生存发展十分艰难。付营企业更是举步维艰,首先是资金信贷问题,没有信贷额度,得不到各银行、农发行、信用社的支持,企业就没办法发展和生存,现在的状况是大部分付营企业就是靠仓库、部分门面房租赁来维持正常运转。     其次是职工,由于企业经济效益连年下滑,大部分付营企业职工被迫已下岗,生活困难,据调查大部分职工这几年大都到了退休年龄,企业没办法给职工交养老统筹金,职工被迫自己交统筹金,据估算,每人交4万多元,下岗职工本来就生活困难,如今又被统筹金压的喘不过气来,职工多次上访要求解决,没办法粮食局得抽出大量人力、财力,来解决此项问题。严重影响了粮食局稳定。    2、职工待遇偏低,思想不稳定    粮食系统职工工资普遍偏低,职工工作没有积极性,多数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搞短期行为,不考虑企业的今后发展;另外,非粮食购销企业大都经营困难,举步维艰,除留很少人员收点房租外,大部分职工生活困难,多次上访反映,要求解决生活费、交统筹金的问题。针对职工待遇偏低,思想不稳定问题,希望粮食局引起高度重视,想尽办法尽力解决职工实际问题,保持粮食局大局稳定。     3、难吸引高素质人才    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粮食系统有在册职工585人,具有本科、大专学历不到10%,各类有技术职称的不到30%,况且大多数企业除去下岗职工,上岗的职工不到30%,甚至更低,这几年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加,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职工逐步退休和减少,一定程度也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再一个就是每年毕业大量本科、大专生一个也没调入,这和我们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工资、福利待遇太低有关,据了解,本、大专生在私营企业都比我们粮食企业工资、福利待遇高有很大关系。谁还愿意到我们粮食企业来,说到底,企业留不住人,没有吸引力。     4、职工缺乏理性认识,并且企业机制不活    职工的思想观念陈旧,缺乏主动性和思事、谋事的热情,等政策、靠政策、要政策的心理在一定范围依然存在,开拓进取性不强。对企业法人来说,经营机制不活,缺乏经营激情和活力,仍然按照过去的经营作风和模式,从事固定刻板的收购贸易粮,并且大都是粮食局安排。多种经营开展不够,没有树立如何改变企业面貌,增加职工收入这个角度考虑问题。由于我市是销售地区,从粮食企业考虑没有办法形成产业链,我市共有私人面粉加工厂12家。国有企业没有一家面粉厂开工,大部分面粉设备已经锈迹斑斑,有的设备已经处理,严重制约了我市粮食产业化的发展。    四、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1、土地资源优势    粮食系统企业都有自己的土地资源,这是目前企业主要的优势之一。但因为大部分粮食企业成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原始征地批文及相关手续大多遗失,从市档案馆翻阅查找不到,无法进行土地确权和办证,成了严重制约企业改制工作的障碍,导致改制工作无法向前推进。但国有粮食企业(包括购销企业和非购销企业)建立的早,地界四址比较清楚,况且企业土地使用至今,也已经形成历史事实。建议市政府出面协调市国土局,简化相关程序,对改制企业进行土地测绘确权,然后进行土地评估,以保证企业改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1] [2] 下一页

粮食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下载文档此报告

热门自查报告

Copyright© 2012-2024 自查报告网 https://www.zichabaog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12687号-2

版权声明 自查报告网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自查报告网站内相关内容但不限于产品或服务的版权和其它相关知识产权。自查报告网的注册商标,LOGO图标等受中国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