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自查报告网!
特惠加入VIP会员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总结 > 关于改革消防工作总结9篇

关于改革消防工作总结9篇

  关于改革消防工作总结9篇一、当前消防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上海静安、吉林德惠、天津瑞海物流等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使当前社会上对火灾事故的危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声势浩大的“清剿火患”战役[3]与重大火灾隐患专项整治突显了消防监管的强大力度,但现实消防工作中一些矛盾与问题存在,迫切需要我们消防人对当前的消防事业的管理与服务方式进行深层次思考。

  (一)现役制与服务型监管新要求之间的矛盾

  现役制消防监督管理体制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阶级斗争以及无产阶级观念三个方面的影响,虽然强调的是服务,但实际上对社会是一种管制,因此是管制型监管。其基本特征是:命令行政、一统行政、人情行政、经验行政。管制型监管带来的危害有:政府主导、救世主观念、善权专权,失去监督、全能行政职能无限扩张,则必然引起无限的责任[4]。消防现役制监管体制下,消防监督员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的角色,既做“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被逐渐淡化,放大了阻挡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形象,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与不满,这和公众对服务型监管新要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与矛盾。

  (二)有限的警力与无限的责任之间的矛盾

  当前国内主流的现役制火灾预防工作量主要分为五个大方面:一是日常消防监督(含防火检查、消防工程审验、督促整改等);二是日常学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学习、部队管理、岗位练兵等);三是部队性质的值班备勤(含工作督察、参与演练作战等);四是各类会议(含上传下达、工作统计汇总、形势研判等);五是火调、宣传、社会化工作开展等。这五大方面工作所耗费的警力应当是接近五等分,则所有警力统计分配后,每个方面的警力与工作量分配是明确的。例如,2013年度,三明支队防火监督队伍有50人,管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数为858家,检查9988个(次)单位,发现隐患16499条,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5547份,《行政处罚决定书》467份,《临时查封决定书》43份,责令三停74家,罚款486万余元,拘留14人,发出检查意见书104份,火调124起,审核600项(含备案),验收382项(含备案)[5]。以两人一组计,相当于每人每个工作日需检查2家单位(火调或审验项目)。实际上,加上各类检查、考核等活动,基层防火监督员很少能在周末正常休息,基本上是无休止地处于工作状态。而这些例行的消防监督行为仅约占上述日常工作量的20%~30%,并且还需面临着无所不在的责任终生制度与倒查制度的制约,这种有限的警力与无限的责任矛盾始终困扰着广大消防监督员。

  (三)有限的业务素质与无限的安全新期待之间的矛盾

  还以三明支队为例,现有防火监督队伍50人中,高工为1人,工程师为7人,其余均为岗位经常变动的初级技术人员,并且未成立常态化的技术论证机构,整体业务水平相对低下,时常出现经审验合格的项目经不起责任倒查的考验、重点单位经多次检查后遗留问题仍比较严重、火调工作时有被复议上访的尴尬局面。若因消防监管不到位而引发火灾事故发生,甚至发生火灾造成建筑倒坍引起人员伤亡的事故,将会被终生追责。而广大民众希望能够工作生活在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中,希望消防机构排除各类较大的火灾隐患与防止亡人等恶性火灾事故发生,并把消防官兵当作自己的消防安全守护卫士,这种消防监督队伍的落后现状与民众渴望有安全新环境的新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深化消防行政改革,创新管理服务方式

  针对上述当前我国消防监管工作与社会高速发展的矛盾,我们要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新要求,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目标,深化消防行政工作改革,回归消防服务本位,促进创新消防管理服务方式,提升社会预防火灾能力。

  (一)了解建设服务型政府新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我们要树立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服务型政府理念要成为政府工作的宗旨,寓管理于服务中,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公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社会等事务服务,认真履行“人民”政府的宗旨,坚持公开、公正、合法、透明等原则,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努力把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市场调节、社会监管、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上来。所有这些要求的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建立一整套审批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

  (二)深化消防行政工作改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防监管体制必须摒弃生产者角色,只做监督者的角色,也就是说,不做“运动员”,只做“裁判员”。消防机构及其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规制市场行为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竞争活动的公平、公正,降低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成本,提高市场效率。消防规制不应成为维持部门利益的手段,设置过多过繁的审批或检查项目,大大增加微观主体的市场运行成本和制度成本,同深化市场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干预中的随意性,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优化组合。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通过使行政审批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确立企业投资生产者主体(即“运动员”)地位。进一步理顺消防与企业、消防与市场、消防与社会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即极大解放消防现役制中大量“运动员”的工作量,可将释放出的精力投入到“裁判员”工作,突显出消防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

  1.深化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改革

  2013年7月,部局《关于改革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的指导意见》[6],要求各级消防加快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精神,在《消防法》确定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行政审批制度框架下,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实行技术审查检测与行政审批分离制度。将依法应当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文件委托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将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自查验收,消防设施委托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现场检查测试;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建设单位申请消防行政审批的申报材料、社会技术服务机构提交的技术报告进行形式审查,并对消防设计审查、自查验收、消防设施检测质量实行监督抽查,做出消防行政许可决定。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投入技术图审的警力,专注于消防难题的研究与论证工作,并且可以让消防人的思想从责任终身制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这是目前消防行政审批改革迈出的最坚实的第一步,现已在广东、上海、天津等部分省市推开,厦门与三明市也被列入第一批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相关工作还未按预期方案开展,仍需我们积极探索,努力实现。

  2.推进项目评估消防行政工作改革

  在深化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改革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考虑推进项目评估消防行政工作改革,即将消防日常对重点监管单位和高危等单位的监管工作委托具备资质的消防服务中介评估公司进行消防安全评估。若被评估单位的消防总体评估情况良好,则消防行政监管机构可不必花费太多精力介入管理;若被评估单位的消防总体评估情况不容乐观,则消防行政监管机构可根据需要重点介入管理并采取行政执法手段,促其加强消防工作,以确保消防安全。甚至可以将重点监管单位和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情况通告住建、工商、税务、银行、质检等部门,并纳入诚信体系,确定企业信用等级,作为保险利率厘定、银行利息浮动、工商经贸企业年检等条件的考虑因素。

  3.推进宣传培训消防行政工作改革

  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突出各级消防行政机构作为政府服务的责任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各类服务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的多元化。要组织、支持和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将消防宣传与消防培训打造成适合市场化的服务项目,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外包、政府补贴等方式实现,达到服务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要切实加强和改善服务,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更有利于消防宣传阵地的最大化与专业化,有利于消防注册工程师等人才的大量培训及参与。

  三、深化消防行政审批改革的相关配套要求

  (一)成立消防监督管理技术专家库

  主要由消防、建设、设计、图审、施工、监理、服务机构中相关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为根据消防法规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研究制定消防技术工作要点,统一消防技术标准;及时向全市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机构等单位,传达各级主管部门针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监管中执行消防法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具体意见或解释;定时召开全体人员会议,收集和研究本地区消防监督管理出现的问题,并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不针对具体建设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决策。

  (二)培育中介服务机构

  主要从运行机制、工作制度、执业行为等方面培育和规范消防中介服务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认定消防设施检测机构,规范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执业行为,保障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保证每一种服务机构,如施工图审查公司、消防设施检测公司、项目消防评估公司、消防宣传媒体公司、消防技术培训学校等均有两个以上独立的公司,以适合市场竞争机制,预防行业垄断。要坚持寓服务于管理,加强经济调节服务,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强市场监管服务,规范市场执法,推进公平准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以及消防协会,不得以任何名义自行设立或者参与经营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施工图审查机构,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不准借机搞“权力寻租”,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构建政府服务平台

  按照整合资源、提高效能的原则,积极搭建政务服务平台、社区服务平台、社会求助服务平台等三大综合服务平台。要全面推进政府服务公开,让政府服务在阳光下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服务只有在阳光下运行,行为才能更规范,服务才能更到位,人民群众才会更放心、更满意。政府行政机关,包括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要把公开原则贯穿于政府服务全过程,及时通过报刊、网站、广播等方式政府服务信息,将政府服务项目的设定、依据、实施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开[7]。

  (四)加强消防服务的监督和监管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上级行政机关要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开展政府服务的层级监督,以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为重点,加大对政府服务的监督力度,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以建立健全检查制度、报告制度、收回制度、临时接管制度、解除制度、投诉制度和评估制度为重点,加强对参与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监管。

  四、结束语

  建设服务型消防机构,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将是我国消防事业长期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建设服务型消防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行政改革的过程。只有各级消防人真正以公共利益为旨归,深化消防行政审批改革,在服务型消防机构建设的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积极与公众沟通、广泛创造公民参与机制、认真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创新机制。“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相信,随着服务型消防机构建设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会更加职能化、制度化,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预防火灾的能力也必将得到根本性加强。

  作者:刘增青单位:三明市消防支队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中国改革之路怎样走[EB/OL]..

  [2]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Z].

  [3]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消防安全“五大”活动开展“清剿火患”战役工作方案》的通知[Z].

  [4]李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EB/OL].

  [5]三明支队消防监督管理系统统计[Z].2013.

  第2篇:改革消防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财务规范化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104-02

  消防部队开展财务规范化建设实施近两年来,各级部队按照部局的部署较好地规范了业务工作程序,明确了管理要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针对财务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和体会谈一些建议与措施。

  一、进一步认清开展财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消防部队职能任务的拓展,消防部队经费保障任务越来越重,经费管理要求越来越严,财务管理工作不断面临新情况、迎接新挑战,同时也向各级党委和财务部门以及广大财务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部局党委审时度势作出了开展财务规范化建设的战略决策,部队各级要充分认清在新形势下开展财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开展财务规范化建设是加强基层消防部队建设发展保障的需要,认识到经费保障在部队建设和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从而进一步端正理财思想,坚持保障来源与财务管理“两手抓,两手硬”;不断提高后勤财务管理水平和当家理财的能力,熟练掌握部队和地方的各项财经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经费开支行为和经费审批手续,正确把握资金流向和流量,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正确运用会计信息,把有限的经费管理好、使用好,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全面提升后勤综合保障能力。

  二、切实推行党委科学理财

  1.树立科学决策的理财观念。在当前部队建设与任务对财力资源需求量日增的情况下,部队各级党委应筑牢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科学的财务决策思想理念。要建立完善财务决策论证、咨询、评估制度,规范改进财务决策规则、程序与方法,努力提高现代财务决策能力与水平,正确运用现代的财务决策理念和科学的财务决策技术、方法与手段,认真分析现代财务保障特点、市场经济规律和单位经费的数额、来源,正确领会上级的决策意图及指示精神,准确把握部队建设任务的重点,摸清单位的经费家底、现有资产和库存物资的底数,有效地优化财力资源结构和财力资源配置,使有限的财力资源在部队建设中全力发挥保障作用。

  2.探索科学理财的创新思路。部队各级要结合形势和任务,依据国家、部队财经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时转变陈旧的、不合时宜的传统理财观念,筑牢与时俱进、勇于变革的自主创新思想,优化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科学创新、自主创新、改革创新的科学理财能力和素质,不断深化研究规范部队预算制度改革、采购制度改革、资金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改革以及IC卡结算制度改革等财经改革事项,坚持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改进和完善财务供应保障方式,资金结算支付制度、财务人才选拔培训机制和财务监督检查机制等,以创新的手段和办法处理当前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经费保障效能。

  3.研究依法科学理财的机制。一是要研究如何坚持党委集体理财制度、机制建设,切实加强党委对单位依法科学理财工作的领导,细化党委理财内容,规范党委理财程序,落实党委理财责任,提高党委依法科学理财能力和水平。二是要研究如何把财务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依法理财的轨道,落实资金安全管理规定等部队财务政策法规,始终做到按章办事。三是要研究如何筑牢勤俭办事的思想,始终坚持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认真研究把握消防部队各项经费开支的特点与规律,找出管理的新办法和新思路,在依法科学理财中提高经费物资的保障效益。

  三、不断夯实业务工作基础

  1.进一步加强对法规制度的学习理解。《消防部队财务规章制度汇编》是开展财务规范化建设重要的法规规章依据,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保证。同时《汇编》也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消防部队各级领导和财务人员学习、掌握和贯彻执行财经法规的工具书,部队各级党委和财务人员务必认真学习、熟悉、掌握好有关的法规政策,以便更好地指导好部队的财务工作。

  2.严格落实业务工作操作程序。《消防部队财务规范化工作程序》总结提炼了消防部队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中的重点内容,从13个方面对财务工作常用的工作程序进行了全面规范和阐述,对实际操作中的重点、难点予以强调和作了进一步明确。《规程》不仅是开展财务规范化建设的规范标准,而且是各级党委科学理财的基本规则,同时也是财务人员开展工作的操作指南。部队各级特别是财务部门要深入学习理解,努力掌握其精神内涵,真正弄懂、弄通,要按照《规程》的步骤内容操做好每一笔业务并不断总结经验,在操作过程中要与新下发的部队财务法规和规章相结合,不断完善规程内容。

  3.探索改进财务管理模式。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规程》的要求,不但要在会计业务技术上做到一丝不苟,更重要的是要在财务管理上下功夫。主要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一要建立好经费标准。要扩大经费供应标准范围,逐步实现公务费、事业费、地方消防经费等经费的标准化供应。同时科学制定有关经费开支标准,如预算经费中的会议费、办公费、招待费、水电费等。二要建立好管理标准。首先,规范财务职责。要按照财务管理的有关要求,规范好财务人员职责和财务部门分工职责,做到责、权、利对等。其次,规范财务业务质量标准。按照《规程》要求,进一步细化标准和质量要求。如对会计账务处理,要求经费收支内容性质归类正确,记录准确,账账、账实、账款、账表要一致;对工作成绩和做法财务分析要语言简洁到位、准确,对存在问题分析透彻,提出意见与建议切合实际等。再次,规范效益标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资金保障率、经费动态指标、经费保障成果指标、经费构成指标等方面。(2)建立目标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好经费收支目标管理层次。对经费收入目标的管理主要是做好财务综合预算和计划;支出目标管理要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办事,总的原则是,在经费支出问题上,不能感情用事,对于开支的每笔经费都要有凭有据,符合要求。其次,要建立好效益目标管理层次。重点在经费使用取得的成果上考察效益问题,要防止经费浪费,注重在总量适度上、构成合理上、使用节约上、管理有效上予以控制。再次,要建立好财务工作职能目标层次。通过财务人员的履职激发实现职位目标的动力,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科学理财目标和不同分工的财务职责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科学理财。

  参考文献:

  魏飞.军队推行科学理财的途径与方法.军事经济研究,2007(2)

  第3篇:改革消防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务消费;货币化;问题;对策

  为了消除干部职务消费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一些地方推行了职务消费货币化的改革,即把国家公职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发生的职务消费费用,如公务用车、公务接待、通讯工具等开支,均以货币形式定额包干到个人,由个人筹划使用。职务消费货币化,是以经济的办法取代供给制的办法,是将隐性支出变为显性收入,它是对传统职务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变革,也是对职务消费者个人利益的调整。

  一、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稳妥地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确实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职务消费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重要措施,但就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或正在进行的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实践看,由于认识不够统一、相应的措施不配套,加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削弱了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的社会认同度,影响了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推进。

  1.职务消费货币化的补贴标准划分过于简单

  有的地方在核定标准时,不顾及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差别,没有与单位性质、领导个人分工、实际工作量联系起来,仅按职级的高低确定补贴标准,搞“一刀切”,出现了消费项目有的标准过高,有的过低,脱离了实际情况的现象发生。

  2.职务消费货币化的补贴对象界定相对单一

  有的地方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适用对象仅限于领导(各单位班子成员),没有考虑一般干部,使一般干部执行公务时差旅费、通讯费等费用得不到保证,造成一般干部工作上出现不方便导致干部与干部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3.将“职务消费货币化”片面理解为工资化

  从职务消费货币化补贴发放的方式方法上,不少地方将职务消费补贴以现金形式随工资发放给个人,职务消费补贴变相成了干部的工资福利。还有一些地方在开展了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后,有的干部为节省开支,把一些必要的职务消费取消了,因此影响了正常工作。把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与解决干部职级和福利待遇等同起来。按这种思路搞改革,很容易陷入“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歧途。

  4.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与经济发展脱节,“三乱”现象反弹

  部分地区没有从现有经济条件出发推行改革。以“车改”为例,有的地方,每月发放的汽车费用补贴上千元,甚至几千元,大大高于领导干部的月工资收入。这些地区地方政府往往由于财力不足,对职务消费货币化项目所需资金,要求由各单位自行解决。有些单位为完成此项改革,便搞“创收”,违反规定乱收乱罚,导致“三乱”行为反弹。

  5.职务消费货币化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健全,推进困难

  部分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个人消费和职务消费概念。把以现金形式的补贴看成提高福利待遇,与高薪养廉混为一谈。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补贴标准不科学、制监督机制不健全、配套措施没跟上,一方面部分地方的领导干部对职务消费货币化这项改革心存疑虑,对改革持观望态度,消极等待;另一方面,有些单位的主要领导怕影响了一把手的权威,引发单位的“无政府”状态,,有一定抵触情绪。

  二、推进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对策

  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创新性的工作,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当前,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应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重点环节:

  1.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消除思想误区

  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一定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消除思想误区,争取广泛的支持和参与,形成良好的改革氛围。

  对于决策者来说,要正确把握改革的内涵,坚定改革的信心。要认识到职务消费是公务消费的一部分,用货币的形式将职务消费预算包干到岗位,是从制度上、源头上健全预防公共权利市场化的一项治本之策。要认识到是增强领导干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意识,密切当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

  对于消费主体的领导干部来说,要更新思想观念,支持并参与改革。认识到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遏制职务消费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

  对于一般干部和普通群众来说,要看到改革带来的明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自觉支持改革。

  2.先行试点,横向拓宽,纵向延伸

  在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时,要按照先行试点,由点到面,先易后难,上下联动的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要在对试点单位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切合实际的改革思路和方法措施,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完善改革措施。同时,要按照“横向拓宽,纵向延伸”的思路,扩大改革领域。

  3.分类指导,重点突破

  在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实施范围上,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目前,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实施范围,主要集中在较易实行货币化结算的招待费、交通费、通讯费、差旅费等四个方面,这也是群众最关注,与领导干部个人行为联系最密切,且不容易管理的重点项目。因此,要首先在这四个方面取得突破,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由局部向全方位、深层次改革转变,逐步形成一套规范运作、执行有力的制度体系。

  4.科学合理地制定补贴标准、界定补贴范围,规范补贴办法

  在职务消费货币化补贴标准的制定上,要力求科学。职务消费货币化,是以经济的办法取代供给制的办法。标准过高,有违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的初衷;标准过低,则不利于正常的公务活动。因此,科学地确定费用标准十分重要。在制定标准时,一要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二要坚持适度从紧的原则,三要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参考本单位以前3~5年财务支出确定总额的基础上,科学划分不同档次和标准。对一些特殊部门、特殊岗位,如公安、检察、法院以及抗洪救灾等部门,要考虑其特殊需要,切忌“一刀切”。

  在职务消费货币化补贴对象的界定上,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工作需要出发的原则,合理地界定补贴对象。就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补贴而言,不仅要补贴领导干部,也要给予一般干部适当的补贴。就通信工具使用费补贴而言,则应以在职领导干部、特殊岗位人员为主要补贴对象,不宜过宽。

  在职务消费货币化补贴的方法上,要严格规范。根据不同费用项目特点,采取灵活机动的考核兑现办法,做到既符合实际,又便于操作。实际操作中,可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项目分为“个人职务消费”和“公共消费”两大类。其中,交通费、通讯费、差旅费、学习考察费等列为“个人职务消费”;办公费、招待费、会务费列为“公共职务消费”。“个人职务消费”可进入实质性货币化发放阶段,节余全部归己。“公共职务消费”可定额到人,包干使用,超支自负,节余滚存到来年或按比例奖励给个人。

  5.建立监管机制、完善配套措施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对核定的职务消费货币化费用进行严格监督管理,以防止严重超支、弄虚作假、转嫁消费现象的发生,保证改革效果。在具体操作上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要严格审批程序。所有职务消费项目在单位财务中设立专账,公共职务消费项目的使用和开支,由单位主要领导与分管财务领导审批。个人职务消费项目的使用和开支,由领导干部本人经手或征得同意后实施。二是要严格结算程序。由各单位职务消费管理办公室牵头,经办人参与核定消费费用,然后实行货币结算。三是要严格监督检查程序。这是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建立专账、实行专项审计,严格审批制度,坚持公开制度,严肃党纪政纪等措施,实施有效监督,为改革顺利进行提供有利保证。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证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顺利进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然触及各方面的利益,要保证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注意落实配套措施。在改革的实践中要做好从以下五个方面的结合工作。一是要与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结合起来。通过规范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努力实现同级同薪,遏制一些机构谋取部门利益的冲动,起到源头预防的作用,为推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与推行部门预算结合起来。推行部门预算,可以防止支出向下级单位“转嫁”,同时,也可防止挤占其他支出项目。还有利于领导干部转变观念,科学理财。三是要与建立有效的市场保障机制结合起来。当前要引入市场机制,尽快建立完善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在用车、就餐等方面提供便利、便捷的服务。四是要与进一步推进机构改革结合起来。坚持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转变职能,做到减人、减事相结合,切实降低行政成本。五是要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相结合。坚持全面、透明、规范的原则,进一步拓展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探索和完善公开的方式,把实行政务公开与改进领导干部和机关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和治理腐败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李玲,王元庆.职务消费货币化是大趋势[J].理论前沿,2004,(3).

  [2]孙建东.对行政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4,(12).

  [3]贾康.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现状分析及改革方向[J].中国总会计师,2004,(5).

  [4]董有富.关于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的思考[J].中国监察,2002,(1).

  [5]云鸣.呼唤阳光下的职务消费[J].政策,2003,(10).

  [6]陈攀.浅谈不当职务消费的原因和对策[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4,(3).

  [7]陈黎民.国有企业职务消费中的问题及对策[J].党风与廉政,2001,(6).

  第4篇:改革消防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消防监督;行政执行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3-0076-02

  消防行政审批是消防部门依法对社会成员消防安全行为进行监督的一种方式。近几年来,我国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依法行政为重要目标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在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也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审批的数量减少了,审批的周期缩短了,审批的质量提高了,服务的意识增强了,群众的满意度上升了,消防社会化管理的进程加快了。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是衡量消防部门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准,不断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是消防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正确认识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适应入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规范消防行政行为,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目前,新修订的《消防法》对消防行政审批工作进行了重大改革,建设工程由旧法的消防机构全审全验制度改为新法的部分审验和备案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推动事前审批(行政许可)向事后监督转变,节约了行政执法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老百姓。现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只有四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建筑工程竣工消防验收,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和专职消防队的建立验收。许多消防行政审批项目被取消,给我们消防监督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值得大家认真地去研究解决。我们要在按照审批制度改革“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的原则,在明确监督标准、审核规则的前提下,更重视发挥消防机构对建设项目的事后监督管理职能,预防消防违法行为,确保实现公共利益与保障企业经营自的平衡。进一步规范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变以前的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指挥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提高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消防工作社会化已成为消防安全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防火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建立群防群治的社会基础是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消防工作社会化这个客体的系统性制定对策,推动消防安全工作与经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消防工作社会化是我国对几十年消防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必须彻底改变以往消防部门依靠大量行政许可、防火检查和专项治理等来实现消防安全的做法,逐步建立起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由自身负责、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实施监督、社会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把城镇消防规划、公共消防设施装备、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以及社会化消防教育培训、火灾隐患整治等重要工作分解细化到各有关部门,使消防工作形成部门依法监管,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消防安全责任制作为一种责任制度,由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是推动消防社会化的重要法律保障。但由于这种责任制度涉及事多、面广,实施困难很大。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建立起横向纵向涵盖面广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责任制体系,才能起到应有作用。一是强化各级政府监管责任,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二是强化职能部门依法监管责任,明确综合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执法监管部门的消防工作职责;三是强化社会单位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努力构建群防群治的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推动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改进消防监督机制,推动消防监督科学化

  我们要更新观念,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依靠行政命令,靠包办式消防监督检查实现全社会消防安全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依法办事,高效率、快节奏、高质量服务的工作方法和机制。修订后的《消防法》专门增加了“监督检查”一章,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切实做到公正、严格、文明、高效;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依法实施消防监督,是国家法律赋予公安消防机构的职责,公安消防机构必须本着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来实施消防监督。公安消防机构一方面要通过抽样性监督检查,了解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掌握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社会举报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必须严格依法追究责任,维护法律的尊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升科学发展的理念,改进消防监督机制,加强消防监督执法水平,立足于社会需要,全面促进消防监督工作规范化建设。在新时期下,要求消防执法人员要掌握一定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设计、灭火等各种技术。再次要掌握执法的技巧。消防执法既不讲究苦干、蛮干,也不讲究硬干,而是要学会刚柔并济,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我们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取信于民。坚持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坚决克服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伤害群众感情、侵犯群众利益的不良习气。要按照公安部孟建柱部长提出的“三懂四会”的要求,教育引导执法人员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学会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与群众打交道,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做群众的贴心人。

  四、严格依法行政,实现消防监督法制化

  依法行政要求合法、合理行政,要求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真正体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的法律制约机制。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公民的法制观念普遍增强,赋有执法权力的消防监督部门,尤其是监督一线的执法人员必须具有更强的法律知识和法制意识。

  首先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依据《消防法》、地方性法规、条例、制度,订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并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于具体的负责人,承办人等的执法过错予以相应的行政处分,促进执法人员行政执法公正、公平性,要明确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标准,要赏罚分明,督促各级人员尽职尽责。

  其次建立健全干部考核制度。严格按照《三大条令》和部队管理的一系列具体规章制度,严格考核制度。对干部的晋升、任免、奖惩等制定严格的量化标准,与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挂钩,加强对执法中不依法办事的人员的惩戒力度。

  再次建立法制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向有关立法部门反馈新的信息,以便进一步完善消防法律法规。广大的消防监督干部有义务、有权利向有关机关提出新的历史形势下的消防工作面临的问题,以便于立法机关、政府部门及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为消防执法提供更加充分的法律依据。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法制意识的形成、依法办事能力的提高已是我们消防监督执法干部当前面临的一项基本任务,法制意识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主动学法、自觉守法,认真维法,以适应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第5篇:改革消防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传媒集团精细化物业管理

  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推动下,现有的媒介生态发生巨大改变,面临新媒体来势汹涌的严峻挑战,全媒体时代传统报纸媒介加速转型,基于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产业边界的模糊给传统报业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改革空间。

  一、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物业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2001年组建湖北日报报业集团,2007年更名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以来,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党报为核心的综合性传媒集团,一些新的业务平台开始成为新的盈利点,作为物业管理部门,如何适应全媒体时代带来的物业管理的变化,是对现有传媒集团物业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和机遇,面对全媒体时代传统报纸经营与盈利的艰难,物业管理工作需要更精细化的经营思路和管理模式。

  近年来,党报传媒集团以纸媒的运营为主线,投入到媒体改革的前沿,积极面对竞争压力,发展成为拥有多种媒体形式及经营单位的复合型传媒集团。除了传统的报纸、期刊,同时推进新媒体产业的布局,业务形态拓展到网站、房地产、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LED屏、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微电影、动漫等领域,形成小众、多元而精细化的媒体形态架构,这种全媒体方式的运作,颠覆了传统报纸经营模式的同时,给集团后勤部门的物业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空间。

  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体介质的不同,决定了每种媒介都具有其个性化的特点,如何针对这些特性,并施以不同思路的物业管理办法,是新媒体环境下集团精细化物业管理经营存在的必然。

  物业管理的核心就是“服务”。通过后勤服务物业化改革的具体实践,我们发现,媒体机关推行物业管理,其服务职能没有改变,服务对象日益精细化,作为后勤服务部门,日常物业管理要满足不同媒体的需求,把传统物业服务拓展到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服务,因此,服务的方式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1.了解新媒体项目,总结业务特点。

  媒体做不到及时传播,就会被淘汰。全媒体时代的传媒是“24小时产品”,相较于过去纸媒报纸和杂志的生产流程,新媒体项目运行各有特点,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移动互联网等数字传播领域,其主要传播特点是紧跟动态、随时更新。如此一来,新媒体的新闻生产经营与物业管理的联系更紧密,配电、维修、保安、保洁等服务时间拉长,也意味着,物业管理要根据新媒体生产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分工,了解项目情况,总结业务特点,加强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式服务,及时解决新媒体项目生产中可能会涉及的问题与困难。

  2.养成多元精细管理思维,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过去,由于党媒事业单位的属性,物业管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机关后勤人员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福利型的封闭式管理。但是,伴随传媒集团自身的体制改革,转变成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模式。尤其,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纸媒经营举步维艰,传媒集团不得不向复合式、精细化的新型媒体集团方向转变,众多新媒体项目的运营要求管理者的思维必须与时俱进,作为保障集团运转和发展的“后厨房”,物业管理工作也必须养成精细化管理思维,做好跟踪管理工作。

  传媒集团精细化物业管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市场由传媒集团自主选择的,通过合同方式用经济手段进行社会化的有偿管理服务,它依靠对物业的经营和对集团运营项目的优质服务来管理好物业,并保证集团的生存和发展。是专业化的企业,而且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市场由传媒集团自主选择的。

  业务部门利用多种渠道和资源来推广媒体业务,物业管理部门在掌握各项目业务特点后,服务流程上也要根据项目特性来进行调整,一些新媒体运营要求值班人员24小时在线更新,物业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安保、配电及维修人员的配置,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精细化物业服务的管理

  传媒集团精细化物业管理是对房屋及其设备设施与周边环境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开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业务,以业主和使用人为核心展开与此相关的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

  1.集团大厦物业管理。

  具体包括:大厦物业,大厦停车场,大厦智能卡、餐厅、外来人员以及电梯设备等业务。针对每一方面,我们均出台了相应人员与管理办法的规章制度。

  2.大厦电气工程设备。

  具体包括:供电设备,如变压器、配电房内设备、楼层配电箱、电表、总开关等;弱电设备,如公用天线、电视设备、通信设备、广播设备等;运输设备,如电梯等;防雷设备,如避雷针、避雷网等。

  3.保洁卫生管理工作。

  保洁管理的标准是按照四星级标准保洁,保持管理区内优美、整洁的卫生环境。负责大厦内(除档案、机要、图书资料等办公室库房外)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到每天勤清扫,地面、墙面、桌面、门窗、厕所无灰尘、无杂物、无蚁蝇、无尿渍便迹,保证办公区及公共区干净、整洁、美观。负责物业环境管理工作,做到无暴露垃圾、无白色垃圾、无渍水和其它影响瞻观的杂物,定期对厕所及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做好大厦物业管理区的三无工作,防止发生传染病。正确使用和保管清洁用具、材料,减少浪费,节约开支。

  4.治安保卫管理。

  物业管理的任务就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相高效管理,创造安全、文明、整洁、舒适的环境。物业治安管理是报业精细化物业管理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因而,从本质上讲,是为用户提供保卫安全服务的。因此,作为物业管理公司的保安人员,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首要任务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治安服务水平、认真做好治安防范工作。负责大厦内及周边的治安保卫工作;对物业管理区内发生的刑事案件和违法事件,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实施权限内的处罚,并配合公安机关调查、侦破案件;负责重要接待任务的保卫工作;负责管理区内消防组织和防火监督管理;负责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的巡视检查和日常保养工作;负责管理区内房屋二次装修的管理;负责管理区内交通组织和停车场的经营管理;负责消防设备的运行管理;以及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5.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督理在物业管理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火灾是物业区域内常见的灾害事故,而传媒集团易燃易爆物品很多,一旦发生火灾会给业主和使用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传媒集团物业管理公司必须重视消防管理工作。为了加强物业的消防管理,物业管理公司应在保安部内成立一个专职的消防班来负责此项上作。制定完善的消防制度;定期检查消防设备的完好、规范程度,对使用不当的地方应及时改正;禁止擅自更改消防设备的行为,严格审查消防设备的完好程度,公共走火通道必须保证畅通,绝对不准放置其他物品;加强消防值班和巡逻,及时发现火警隐患并予以清除;全体员工要熟悉消防法规,了解各种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制定该物业的消防制度及有关图册,并使传媒集团业主和使用人熟悉。

  三、新背景下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物业管理的经营困惑

  全媒体时代,以纸媒经营为主线的传媒集团想要从大数据背景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经营上采取更加细分、更加精确的模式。新背景下,以往更多承担管理职能的物业部门,也需要加快走向市场经营的步伐。如何在未来做大市场份额,并增加多点盈利的创收点,可能是现下传媒集团物业管理经营所面对的最大困惑。

  1.思想观念转变困难。

  机关后勤人员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优越感”,下子转变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员工,这个角色转换使一些员工思维定势不能及时转变,特别是一些老员工留恋于“铁饭碗”,认为物业管理是市场行为,风险大,搞不好就要丢饭碗,因而思想顾虑较大。所以在员工身份变化的同时,要同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展精神文化活动。向员工贯输“自力更生创业,奉献精神育人”的企业精神文化,培育员工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培育公司共同的价值观,把员工的个人追求与公司发展目标融为一体,以公司发展带动员工发展,以员工进步推动公司的进步,实现公司与员工的双赢目标。使“奉献精神育人”的企业精神成为员工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2.起步发展困难重重。

  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成立的物业管理中心,已由机关“行政事业单位”转换为“企业单位”以后,情况千差万别,大多是规模小、资金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很难进入市场发展壮大。

  集团物业管理公司是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是一项新生事物。改革的开端,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改革的深化,在于服务方式的更新,改革的标志,在于发展生产力,改革的成效,在于提高职工的生活待遇,在于机关单位甩掉包袱,在于剥离副业、专心抓好主业。因此,只有进一步贯彻改革的思想,转变观念,才能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妥善处理改革引发的利益关系调整,合理补偿相关方面的利益损失,努力维护稳定,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3.行业队伍素质偏低,人才短缺以及缺乏管理经验和技术等。

  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物业管理作为专业的管理,需要各类高素质的人才。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有技术、业务精的行业经营管理队伍,因而,促使管理、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促进职工服务技能全面提高的任务非常紧迫。但目前机关物业管理的职业化队伍尚未形成。机关物业管理中心的人员主要来自机关后勤和机关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一些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素质状况差异较大,而且员工们还存在着过去那种“坐等服务”、服务态度生硬、服务方式单一等服务质量问题,这样的实体,很难一下子打开市场局面,使机关单位的物业管理升级为具备市场竞争实力的专业化的管理。

  4.新媒体业务复杂情况下物业管理风险的控制。

  尽管媒体融合早已不是新鲜词汇,但对于长久来耕耘于传统纸媒领域的传媒集团而言,发展新媒体项目,仍面临着多变性、复杂性等对集团综合管理提出的挑战。以物业管理工作来说,由于新媒体业务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的对接效率较低,风险控制主要依赖于职能人员对专业技能的熟悉与操作,但难免会遇到缺少实践的历练和解决新生问题能力不足的矛盾。

  四、结语

  全媒体时代下的传媒集团,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和产业布局,同时,它给物业管理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管理人员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时刻更新管理思维,才能更快适应时下传媒集团的发展脚步。

  参考文献:

  第6篇:改革消防工作总结范文

  为加强对林权的监管力度,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近年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作一总结回顾,并部署下一步林改工作。等一下,县委毛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做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总结经验,坚定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就致力于林权制度改革的探索。年,全县开展了以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三定”工作。年,针对林业“三定”后,一些地方出现的乱砍滥伐歪风,为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方便林业经营,开展了第一轮林业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工作,部分地方又将原来分山到户的山林重新收归集体经营。特别是自年开始,针对第一轮林业承包责任制基本到期的实际,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发[]号文件),率先在全省开展山林二轮延包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这次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列入省级示范区。

  总结林业改革历程,特别是年以来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一些做法富有特色,值得充分肯定。

  一是创建了山林责任制延包模式。年,率先在全省完成山林责任制延包工作,完成全县万亩山林经营主体的确认,核发《林权证》本,基本做到清册(面积、四至)、合同、权证三到户。开化模式得到省、市充分肯定,在全省推广,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是搭建了林权规范流转平台。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林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流转的思路,提倡和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进行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年月,县政府出台林权流转管理办法,建立林权流转平台,全面开展林权规范流转工作。其中年月县政府出台文件后至今,县级流转交易平台就成功流转山林起、面积万余亩,金额千多万元,实现比挂牌价亩均增值余元。目前,全县各类林权流转面积已超过万亩,其中经营规模在亩以上的就达余万亩,发展了一大批名茶基地、林产品加工原料林基地、综合开发农庄和生态休闲山庄,涌现出了一批兴林富民的示范典型。

  三是破解了林业投融资难题。年,开化县列入全省首批个林权抵押贷款示范县(市)之一。从当年月正式启动至今,已成功办理林权证抵押贷款宗、万元,林农小额信用贷款万元,吸引社会资金多万元。解决了因资金制约而存在着林业经营规模小、培育管理跟不上、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提高了山林经营的质量和效益,为拓宽林业融资渠道作了有益的探索。

  四是率先开展了森林政策性保险工作。年探索开展森林政策性保险,实现市“零”的突破。当年有户、万亩山林参加森林政策性保险。年,进一步加大林木政策性保险推广力度,全县92万亩山林列入政策性保险范围。

  五是开展了林权地籍信息化建设。在去年中村乡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县范围内全面铺开。目前,个乡镇、工业园区、县林场共万个所有权地块,已全部完成清册电脑录入工作。全县农户责任山、自留山共万个地块,已陆续开始清册电脑录入,整个录入过程将在明年月底前完成,从而实现林权档案的电子化管理,进一步巩固了林改成果。

  六是启动了集体林权主体改革试点。按照省、市要求,结合实际,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集体统管山确权改革方案,即分“均股均利”、“联户承包”和“家庭承包”三种模式,该方案得到了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乡试点于月日正式启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组织、广泛宣传、深入调研、制定方案、认真培训、规范操作,工作有序推进,相继完成了动员部署、调查摸底、宣传发动、组织实施、验收总结等五个阶段工作,到月底基本结束。据统计,全乡纳入主体改革范围的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采用“均股均利”方案的有个村、个承包组,按“联户承包”方案的有个村个承包小组。全乡共发放填写各类表格资料万多份,发放《省山林股权证》多本,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不断深入,极大激发了农民经营山林的积极性,促进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林区和谐。但是,由于村、组集体统管山林比重较大,占集体林权的,存在着产权不够明晰、经营机制不够灵活和利益分配不够合理等问题。规范和改进集体林权统管经营模式,坚持利益分配给集体内部成员均等持有,使林农真正成为集体经济的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和受益主体,已成为广大林农的迫切愿望。

  二、明确目标,切实把握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工作思路。

  年中央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用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的目标。

  省里从实际出发,针对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的实际,提出要巩固林权主体改革成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保留少量的集体林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实行民主经营管理。原则上,要求集体统管山比例控制在以内,集体统管山比例超过的县(市、区)都要进行主体改革,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特别是统管山比例超过以上的县(市),要求要尽快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加快启动落实。年底前,统管山超过以上的县(市、区)都要基本完成这项任务。

  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在总结乡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制订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为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不断创新集体林业经营的体制机制。依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减轻税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全面建设“森林开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总体目标:年月底前完成调查摸底,召开动员会议,部署改革工作。年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将《山林股权证》或《林权证》发放到位。年底前各地对照标准查漏补缺,开展检查验收,资料立卷归档。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服务,规范管理,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主要任务:一是通过“均股均利”或“联户承包”或“家庭承包”等形式进行集体统管山产权明晰工作;二是完成《林权证》、《山林股权证》的登记核发工作;三是加快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确保林农自主经营,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

  三、把握重点,全力推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不断深化

  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深化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各乡镇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尊重民意,加快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操作方案,努力按既定的时间进度和工作程序,规范操作,不折不扣地全面完成各个阶段任务。在具体实施中,各地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四个重点环节。

  一要确定改革模式和受益人口。从乡试点情况看,制定主体改革实施方案,关键是选择哪种模式落实产权,难点是确定受益人口。在改革模式上,本次共有三种形式即“均股均利”、“联户承包”和“家庭承包”。在受益人口确定上,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具体由各地根据实际,自主决定。但不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选择改革模式和确定分配人口,有一条原则必须坚决贯彻,即村集体统管山林明晰产权,要求村民代表大会以上代表同意通过,村民小组集体统管山林明晰产权,要求本组内村民会议以上同意通过。这是法定程序,不能简单化、少数人说了算。乡芳村村,在本次试点中,根据不同的组、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扬民主,既有“均股均利”落实产权、也有“联户承包”落实产权,希望各乡镇从中能得到启发。

  二要做好勘界发证。对采取“联户承包”或“家庭承包”形式开展主体改革的村,要切实做好勘界发证工作,以巩固改革成果,减少林权纠纷,维护林农合法权益。因此,对“联户承包”或“家庭承包”的,要认真组织农户进行实地勘界,做好相关评估和登记,切实做到林权登记内容齐全规范,数据准确无误,界线清晰明了,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实行“均股均利”的,也要按要求,及时发放股权证。从而真正实现明晰产权、确权确利到户的主体改革目的。

  三要加强检查指导。开展主体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需要建立组织,明确职责,加强检查指导,确保改革不偏离正确方向、不走过场。县里已建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建立起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主要领导担任,各村要建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实施小组。县级有关部门应成立工作指导组,派出熟悉农林工作有经验的班子成员到各自联系乡镇开展指导与督查。这里,特别再强调一下五种情况的原则处理意见。

  第一种是自留山,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自留山上林木属农户所有。已经承包到户的责任山要保持承包关系稳定,不得随意调整或收回。对权属有争议的林地、林木,要依法调处,纠纷解决后再落实经营主体。

  第二种是集体经营统管山面积不足30%的村、组,原则上可维持集体统管经营现状。

  第三种是实行商品林、公益林分类经营管理。商品林面积大,近山、低山、好山比较多,人均拥有山林面积比例高的村宜实行“联户承包”或“家庭承包”,使在家的农民拥有更多更好的生产资料,能够自主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生产的木材自主销售。同时,要引导村民精耕细作,大力发展经济林和毛竹林,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对公益林,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养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业等。为与第二轮山林承包责任制期限相衔接,这次改革完善的《林权证》、《股权证》承包经营期限也至年月日止,到期可续包。

  第四种是公益林,由国家实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农户自留山、责任山划入公益林范畴的,补偿金发放到户。现由集体统管的公益林,仍由集体统管,也可按“均股均利”形式分配补偿金。

  第五种已流转并符合程序要求的集体林地和城镇规划区(工业园区)、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范围内的集体林地维持现有经营主体不变。

  四要抓好配套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只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只有及时推进相应的配套改革,才能使林改真正发挥效益,林农才能真正得到实惠。就而言,目前林权流转、抵押贷款、林业保险、林木采伐管理试点等配套改革已全面启动实施,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当前,着重在做好深化完善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索创新,重点要在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培育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农民组建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网络,为承包经营者提供造、管、用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施重大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的五步工作法操作到位,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着力解决村务管理、林政、森林消防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抓住契机,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林业工作全面发展。

  林权改革的目的是加快林业发展,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当前正是林业建设又一个紧要时期,各乡镇在认真开展集体林权改革的同时,要以改革为动力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全力抓好森林消防工作。目前,全县已进入新一轮森林防火期。从气象分析情况看,在本防火期内,气温将主要以晴燥天气为主,雨水比去年同期明显偏少,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各乡镇和森防指成员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秋冬季森林消防电视电话会和全县森林消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做好森林消防各项工作。在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上,要从增强驻村干部和村主职干部工作责任心上下功夫;在森林消防宣传工作上,要从转变用火观念上下功夫;在野外火源管理上,要从加强巡查和严格执法上下功夫;在扑火队伍建设上,要从提升扑火能力上下功夫。同时要修订好森林消防预案,切实做好防火值班和火情监测预报,全面落实各项森林消防措施,努力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

  二要全力抓好森林采伐管理试点。今年是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第一年,新的采伐管理规定与以往相比,不论是采伐指标管理,还是采伐设计、审批、发证等各环节,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按实施方案要求规范操作。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通过简化林木采伐审批程序、编制经营方案等措施,探索“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赋予森林经营者更充分的林木处置权。从目前情况看,各乡镇的审核审批进度还不快,伐中检查管理还不够主动,与县里要求相差较远。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落实有效措施,加强采伐管理,确保采伐试点平稳有序进行。

  第7篇:改革消防工作总结范文

  各位领导:

  2005年,市消防中队在省总队、州支队和市大队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认真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贵州省消防部队正规化建设标准》,深入开展“争先创优、立功创模”活动,加强了中队正规化建设,提高了中队的灭火抢险救援能力,树立了消防部队的高大形象,促进了中队工作的全面发展。

  中队的基本情况

  市消防中队位于市经济开发区,责任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主要交通道路17条,市政消火栓112具,重点单位30余家。中队有官兵31人,分别来至贵州、重庆、云南、广西等六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在校本科1人,大专3人,中技1人,高中6人,职高4人,初中16人。中队有消防车5辆,其中水罐消防车3辆,登高平台消防车1辆,大吨位泡沫消防车1辆,并配备有防毒、防化学、隔热服、避火服、空气呼吸器、呼救器、车载台等常规消防装备。在2000年市“6·8”特大洪灾抗洪抢险中,中队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有5人荣立二等功,17人荣立三等功。今年中队积极开展消防装备技术革新,灭火评估软件、多功能消防扳手获总队技术革新三等奖,3人荣立三等功。

  一、统一思想,提高全队官兵对“争先创优、立功创模”的认识

  “争先创优、立功创模”活动是基层中队正规化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一是中队党支部把“争先创优、立功创模”工作作为今年中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中队成立了以中队长为组长,的“创先创优、立功创模”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中队制定了“双创”工作计划。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领导机关的支持。中队的“双创”工作得到了支队、大队党委的高度重视,支队、大队首长经常来中队指导“双创”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中队的“双创”工作有条不紊。三是积极发动官兵,统一官兵思想,提高官兵对“双创”工作的认识,让中队官兵主动参与到“双创”工作中来,为中队建设献计献策。四是分季度进行对照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从而使中队的“创先创优、立功创模”工作形了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加强组织建设,发挥中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中队党支部“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党支部是领导中队的核心,是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堡垒。中队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是否坚强团结、组织作用是否明显。为此,今年中队党支部把班子建设列为重点。一是支部书记和委员之间经常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方式概括为八个字“沟通、协调、互补、表率”,沟通就是凡大事、小事、为难之事,事先通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办什么事,办的效果怎样,互相都知道,工作上互相通气;协调,虽是职责分工,但不分家,从不推委,从不推卸责任,敢于承担责任;互补,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谦虚谨慎;表率,凡是要求战士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言行举止,步调一致,战士做不到的,耐心指导,帮助解决。二是中队党支部“一班人”始终保持精诚团结的作风,形成坚强的领导集体。在工作中,分工明确,各施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坚持重要事情由支部集体研究决定,小事情实施领导分工负责制,不搞个人说了算。干部间相互信任,办事公道,坚持原则,在战士入党、考学、学技术等方面不搞关系,不走后门,不谋私利,坚持先群众推荐,后集体研究决定,从而调动了官兵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坚持标准,做到一合格一个,发展一个,不突击发展,不论资排辈,不讲个人私情,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工作上的先进性。士官党员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五年如一日,认真干好自已的本职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四是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从而使大家树立热爱基层、为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中队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大胆管理,严格要求,相互团结,相互信任,互相支持,凡是要求战士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到,干部坚持与战士“五同”,与战士打成一片,从不侵占战士的利益,从而有效地在全队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战士们能自觉服从管理。全队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力地保证了中队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政治教育,提高官兵的思想觉悟

  政治工作是部队的生命线。中队始终把政治工作放在部队建设的首位,保证官兵在政治上合格。今年来,中队以党的“十六大”教育为主线,一是抓好新兵下队后的政治教育,对他们进行了《条令》《条例》的学习和部队优良传统、革命人生观教育、“三个代表”教育、职业道德、爱国奉献教育和法制知识等专题教育。在教育中注重实效,采取多媒体教学,集中授课,分阶段验收,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使每个官兵成为合格的“四有”军人。新战士到队第一天,中队就组织参观荣誉室,在一块块庄重闪亮的铜牌和奖状前,在一面面鲜红的锦旗下,新战士仿佛看到了昔日战友英勇善战热爱警营作奉献的身影。二是在老兵退伍时,中队要举行交接仪式,一面锦旗、一支水枪、一把扫把、一个锅铲,从退伍老兵“走”过,传到留队部队手中。在退伍座谈会上老兵发自内心深处的语言,传达着老兵的深深嘱托,不断激励着留队的每一个官兵发扬中队优良传统,努力工作,报效于民,使中队逐步形成了人人创先进,个个争标兵的良好氛围。三是在每年清明节前夕,中队组织官兵前往烈士陵园,悼念先烈,激发了全队官兵的爱国热情,特别是瞻仰烈士墓碑,追寻烈士的足迹,让全队官兵深深领会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进而更加增强民族责任感。三是在学习“十六大”过程中,中队官兵坚持每天读报和收看新闻,请地方企业家作报告。带领中队官兵参观市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成绩,通过这些教育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官兵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从而保证了官兵在政治上合格。四是做好经常性的思想工作,在部队内部营造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气氛。中队干部对后进战士不嫌弃,对身体差的战士不冷淡,对挑剔战士不反感,在政治上做战士的引路人,在思想上做战士的知心人,在生活上做战士的贴心人,在成才路上成为战士的铺路人。中队由干部、党员、班长为成员组成了思想骨干队伍,定期对战士的家庭情况,思想动态进行分析排队,并对热点问题,如考学、入党、学技术、退伍等及时找战士谈心,做好他们思想工作,化解矛盾,将一些小的苗头处理在萌芽状态。新《兵役法》颁布实施后,由于涉及改选士官等问题,因此给退伍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程情况,中队三名干部分别与服役期满的战士交心、谈心,了解他们对走与留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兵役法》的理解,给他们宣传新政策,教育他们要将个人的意愿服从中队建设的大局。中队长江其能给全体官兵上了一堂《走与留听从组织安排》的政治课,教育大家对待走与留,要有“一颗红心,两手准备”,鼓励服役期满的老同志在走留问题上听从组织安排。五是中队在狠抓传统教育的同时,注意从小事着手,从点滴做起,强化军人意识,体现军队本色,提高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能力,确保营区的纯洁。中队坚持每月召开一次骨干队伍分析会,思想情况分析会,定期对全队官兵的思想进行分析排查,发现不良苗头,根据情况安排干部、党员、班长、骨干对战士进行帮教,掌握战士动态,做到心中有数,掌握了部队管理工作的主动权,避免了违纪现象发生。中队士官张智广因有病从贵定调入我队后,工作有些消极,中队干部得知情况后,立即向大队反应,即时安排其入院治疗,在他生病住院期间,中队干部购买水果前去看望。动手术时,队长江其能在手术室门口等了三个多小时,之后又安排炊事员买鸡煮好,送去给他补身子,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工作,该同志变化很大,工作积极主动,训练刻苦认真,成为中队骨干队伍的中坚力量。

  四、加大岗位练兵力度,提高中队的实战能力

  训练是部队的中心工作,是增强队伍作战能力的重要环节。中队从扑救现代火灾的实际出发,立足现有的器材装备及兵员结构情况,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着眼点,遵循“火怎么灭,兵就怎么练”的原则,结合总队、支队的岗位练兵计划,加大战术、技术、体能训练力度,狠抓内容与训练方式的改革,收到明显的效果,队伍的灭火抢险作战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2003年9月,中队参加总队举办的器材装备革新成果展中,中队的两项革新项目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一是在改革训练体制上,针对过去只重视开展技能训练而忽视应用性训练和战术训练,且内容单一的训练局面,提出了向“多元化”、“复合制”训练体制的转变,压缩技能训练的比例,扩大应用性训练,按照比例合理安排实施,对基础技能项目“达标封顶”,即战斗员达到一定的标准后,转入应用性、战术训练课程。同时中队在训练过程中,把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内部消防设施情况,灭火预案的制定与演练、道路水源的熟悉掌握均作为战术训练的范畴,纳入训练考核,并在训练体制上打破了过去技术训练“一统天下”的训练格局。

  二是在改革训练内容上,中队突出抓了应性训练项目的创新,本着“火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思想,从实战出发,积极开展战术、应用性训练的探索,因地制宜,自编自训一些战术科目,并认真总结在灭火战斗中的基本规律和灭火战斗展开中普遍使用的方法,从中得到一些有共性的作法,加以提炼,并在平常的战术训练中加以演练,这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中队针对在以往火灾扑救过程中,第一出动车辆容易发生各自为战,急于出水灭火,缺乏供水意识的情况,组织进行编制了一车一枪操、一车二枪操、二车两枪操、三车四枪灭火操、高层建筑供水操、远距离供水操等项目的训练改革,改变了以往的训练模式。

  三是在改革训练方法上,中队改变了过去“干部吹哨掐表、战士甩带登高”,“以秒论英雄”的简单训练方法,将语言、直观法、分解与组织训练方法融为一体,进行重复训练,模拟训练和综合训练。每个训练科目,都先由指挥员进行理论提问,战斗员首先回答出操作器材装备的性能、用途和战斗行动方法,然后在进行实际操作,把业务理论和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使指战员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由过去单一的训练战士变为干部战士同场训练,把干部从过去训练场“幕后”推到了“前台”。中队在业务理论学习的改革上,利用网上教学和多媒体教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在进行业务理论学习时,穿插了化学、燃烧学、建筑学、供水力学、热力学等学科进行学习。在对重点单位情况熟悉时,请单位的消防负责人讲解内部固定消防设施的原理、性能、操作等方面的知识。改变了过去只学习战斗业务理论教材单一格局,使全体官兵在业务理论知识大大提高。

  四是充分贯彻“练为战”的指导思想,加大应用战术训练改革力度。应用性火场实战训练是体现“火怎么灭,兵就怎么练”训练原则的有效方法。因此中队在应用性战术训练上,把理论与实战、操场与火场有机结合起来,缩短了练为战的距离,突出“练为战”,把队伍从操场拉到驻地实地战场,并注意训练方法,突破一种框架束缚,做到灵活多变。

  五、搞好执勤备战,保证灭火战斗任务的完成

  按照《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中队狠抓了执勤人员、车辆、器材、制度的四落实,建设正规的执勤秩序,坚持值班干部住通讯室,每天清点随车器材,发动车辆,与大队指挥中心通两次火警电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了车辆、器材、通讯设备完整好用。中队组织全体官兵对责任区反复进行了“六熟悉”工作,掌握责任区的交通、水源情况,对“两册一图”进行完善和制定,对责任区内消火栓进行建档,重新制订灭火作战预案,纳入微机管理,并对重点单位进行了实战演习,为有效扑灭各类火灾打下坚实的基础。2003年,中队共接警87次(截止今日),出水灭火25次,灭火成功率达100%,从而极大地减少了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参加社会救援、为民做好事、送水、义务献血、取钥匙等为民做好事100余次,(其中,我中队三年来助学8月7是瓜熟蒂落,长顺寒门弟子杨欣富跨入贵州大学校门),为保一方平安做出了贡献。中队在参加2003年“9·1黄磷外泄事故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苦战1小时,成功地遏制了更大的危险,避免了一起恶性事故的发生,受到当地政府、群众的高度赞誉。

  六、抓好行政管理,推进部队正规化建设

  中队把落实“五条禁令”和队伍集中教育整顿、“三无”活动作为预防责任事故为重点,加强对部队条令、条例和一日生活制度的贯彻落实。部队的条令、条例是军人的行为准则,任何形式的官兵关系都必须建立在条令、条例的基础上,用条令、条例来规范、约束。中队始终坚持“两个规范”,一是规范一日生活制度。根据《内务条令》制定了一日生活规章制度,使中队的管理不留空档。其次从点滴抓起,队列行进和训练中有口号,做到了人员齐、步伐齐、口号大、歌声响,中队严格执行条令、条例,使全队官兵养成了紧张有序的良好战斗作风。例如:在队伍集中教育整顿整顿过程中,结合中队的实际情况,开展“振三声、正三相、治三乱、纠三长、抓三手得三好”活动,规范了官兵的言行举止,三是赏罚分明,对完成任务好或本职工作突出者,利用军人大会、晚上点名、进行表扬或奖励,对不按章办理,违反纪律者,不姑息迁就,严肃处理,一抓到底。四是中队成立了安全防事故小组,定期组织各班安全员、驾驶员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进行安全事故教育,为增强全体官兵防范意识。中队到交警支队去借《前车之鉴》光碟对中队驾驶员进行安全行车教育,从而把一些事故苗头消灭有萌芽状态,从而保证了中队无大小交通事故发生,确保了中队的安全。

  七、加强中队设施建设,为官兵创造拴心留人的生活环境

  第8篇:改革消防工作总结范文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会议报告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重点工作安排。

  一、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同心协力,奋力拼搏,全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为民办实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16954亿元,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9234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81亿元,增长11.1%。外贸出口1171亿美元,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1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878元,增长9.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82.5亿元,增长11.5%。全省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良好态势,基本实现开门红、半年红。

  各位委员,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正确领导、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省政府工作大力支持、有力监督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开拓进取、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会和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推进早落实,着重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抓投资稳增长。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努力在提高项目质量和投资效益上下功夫。一是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实施“411”扩大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全省新增和续建重点项目1121个,完成投资1200亿元,同比增长22.6%。杭州东站枢纽、杭甬和宁杭客专、嘉绍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运。二是大力推进浙商回归。启动实施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三年规划,加大重大项目推介力度,加强浙商回归服务,建立省市县三级浙商服务中心,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893.5亿元,同比增长26.1%。三是促进民间投资较快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健全民间投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民间投资5747亿元,占全省投资总额的62.2%。四是加强与央企合作。编制实施央企合作项目推进计划,共安排合作项目183个,协议总投资5348亿元,上半年续建和新开工项目55个,完成投资472.6亿元。五是扩大利用外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17家,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111.6亿和77亿美元,分别增长28.5%和22.3%。

  (二)抓创新提质量。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围绕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一关键问题,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启动第二批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积极培育发展重点企业研究院,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技术攻关“双十计划”。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5.1%,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2.8%和30.2%,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4.1%、提高2.6个百分点。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腾笼换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上半年其增加值分别增长9%、11%和9.2%;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印染、造纸、制革、化工行业546家高污染企业。积极推进“机器换人”,引导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上半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5.7%,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5%。积极推进“空间换地”,制定实施“亩产倍增计划”,建立“亩产论英雄”评价体系,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8.29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69万亩。积极推进“电商换市”,电子商务高速增长,企业网络销售同比增长80.2%。三是鼓励支持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实施小微企业“扶优助长”上规模培育计划,积极推进“个转企小上规规改股股上市”,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上半年完成“个转企”3.4万家,“小上规”1426家,“规改股”115家,新增报会企业17家,境外上市1家。

  (三)抓改革增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认真谋划和落实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推进时序。一是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要素配置等领域的改革,确定拟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许可事项321项,非行政许可事项371项,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要素配置最优、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二是围绕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加快海洋经济、国际贸易和金融等领域的改革。深入实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和试点工作方案,加强全省港口及岸线资源管控和整合,大力推进海洋渔业结构调整,在象山、洞头等地开展省级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全面实施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新区管理体制创新,加快建设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积极谋划舟山自由贸易区。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市场采购”贸易,上半年义乌出口增长4.1倍,拉动全省出口增长7.2个百分点。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民间融资立法,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创新金融管理和服务,切实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三是继续深化城乡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加强中心镇体制改革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点面结合深化农村改革。同时积极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不断增加社会发展活力。

  (四)抓环境逼转型。以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和污染治理力度,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实施“三改一拆”行动,全省累计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建筑面积4081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5665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1.6%和188.8%。二是深入开展“四边三化”和“清理河道、清洁乡村”行动,共植树1100多万株,绿化面积1600多万平方米;清理河面废弃漂浮物、河岸垃圾50余万吨,新增河道绿化271公里。三是全面推进城市治堵,依法惩治违规行驶、随意停车等违反交通秩序行为,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新增专用停车位10万个,新增和优化公交线路177条。四是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制度,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量化管控和奖励制度,推进规模化禽畜养殖场污染整治,开展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启动治水攻坚战,开展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方面的定量考核。上半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4%。

  (五)抓民生促和谐。进一步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加强民生投入,全省地方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达72.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一是积极扩大就业,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51.7万人,帮助22.8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全省最低工资最高档、最低档标准分别调整到1470元和1080元。制定实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的政策意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强社会保障。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7.9万和78.3万。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4.6万套、竣工7.3万套,启动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5295户、完工3634户。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全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月标准分别提高到499.2元和378.7元。三是加快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围绕提高质量,统筹推进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推进浙江音乐学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试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贯彻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3%和6.2%。全力做好H7N9禽流感防控和感染病人救治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和监管,实施放心粮油、放心肉、放心菜、放心奶工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应对梅雨期强降雨,切实做好防汛工作。

  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我省正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局面错综复杂,既有许多积极因素,也有不少矛盾和问题。

  从国际看,美国经济缓慢回升,欧洲经济低位企稳,日本经济短期提振,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趋于平稳,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全球经济复苏迹象已经显现。这为我们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国内看,当前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中央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宏观政策框架和总体思路完整清晰,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改革红利的各项举措坚定有力,我国未来发展将更加平稳、更加健康、更可持续。这为我们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从省内看,当前形势总体向好。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为现代化建设积累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奠定了独特的体制机制优势。10多年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探索,为加快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政策基础和工作基础。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立足浙江实际,出台了一系列破解当前发展瓶颈、制胜未来发展的组合拳,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

  但我们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凸显,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对我省下一步发展带来了不少新的挑战。

  一是有效需求不足与产能普遍过剩并存。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外贸需求增长乏力态势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挡阶段,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国内需求增长有所回落。与此同时,多年积累的产能过剩问题趋于突出,许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跌至80%以下,有些不到50%。调查显示,我省二季度也有44.6%的企业产能发挥不足80%。这使得企业投资信心普遍下降。二季度,我省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分别比一季度回落3.3、1.6和4.7个百分点。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适应国际形势和市场结构的新变化。

  二是市场竞争加剧与要素成本上涨并存。有效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并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导致企业产品价格普遍下降。上半年,我省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2.3%,部分产品价格下降一半以上。与此同时,企业综合成本持续上升。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达86.2元,比一季度提高0.3元,其中劳动力成本比去年同期上涨10-15%。许多企业增产不增收、增产不增效,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竞争能力。

  三是实体经济融资困难与金融风险隐患加大并存。实体经济融资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困扰我们多年的一个难题。调查表明,二季度全省有47.8%的企业存在资金缺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总量庞大,6月底达到6.32万亿元,其中上半年新增贷款3603亿元。金融风险隐患不容忽视,6月末全省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46亿元。这表明,我们在资金配置方式上存在不少问题。相应的,在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配置上也有不少需要优化的空间。为此,我们必须深化要素配置改革,着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水平。

  四是改革向纵深推进与社会矛盾多发易发并存。依靠改革激发活力、创造红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创新发展的主要举措,改革的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的领域必须进一步拓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当前社会矛盾呈现多发频发、错综复杂的态势。上半年,全省总量同比上升2.7%,来省集体访次数和人数分别上升21.6%和41.7%。为此,我们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来深化改革举措、加大改革力度,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其中,加快政府自身改革特别是审批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保障民生任务加重与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并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年来,浙江城乡居民收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也居全国先进水平。但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有所趋缓,出现了低于全国、低于江苏和山东等省的现象。受经济放缓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也出现了放慢趋势。财政民生支出是刚性支出,上半年全省住房保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分别增长25.9%、16.8%、11.9%和11.4%,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明显加大。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增长都与经济增长速度密切相关。为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全力防范经济增长滑出合理区间,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

  三、下半年的重点工作

  做好下半年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稳增长、抓改革,强创新、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确保完成为民办实事的十项任务。

  (一)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平稳增长是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必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推进“在谈项目抓立项、立项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等各项工作,同时积极引进一批大项目,加大浙商回归推进力度,确保完成全年投资2万亿目标任务。努力稳定外贸出口,加大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外贸促进政策,积极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积极扩大消费,研究实施拓展国内市场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广应用光伏产品和LED等节能环保产品,加快培育旅游休闲、养老服务、农村住房改造等消费增长点,引导和扩大信息消费、网络消费。切实加强企业服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认真落实国家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税费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做好企业资金链、担保链等风险防范。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公布实施取消、下放的各级审批审核事项,抓紧制定规范中介机构的政策意见,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不超过60天,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不超过35天。积极探索要素配置综合改革,以“亩产论英雄”为导向,加大土地、能源、水资源、环境容量、财政资金等要素配置改革力度,不断强化要素支撑。加强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抓好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深入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大力实施海洋经济“822”行动计划,力争全年海洋经济项目投资超过2000亿元;全面落实舟山新区建设各项政策举措,积极争取设立舟山自由贸易园区;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加快义乌“无水港”建设,促进义乌“市场采购”贸易平稳较快增长;积极推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着力防范金融风险,促进民间小资本与大项目、银行大资本与小企业的有效对接。同时积极推进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丽水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以及其他各项国家改革试点。

  (三)全面实施“四换三名”工程。把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名企、名品、名家培育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政策举措和实施方案,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更大实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积极淘汰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支持企业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促进减员增效。全面落实“亩产倍增计划”,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消化利用,积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大力开发地下空间,鼓励支持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推动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联动对接,促进企业跨界发展。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企业家队伍、企业创新团队建设,促进企业做强做大。

  (四)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按照“四化同步”要求,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积极推动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加快都市区规划建设,鼓励和支持四地规划建设轨道交通,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积极推进中心镇建设,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重点加强功能配套和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转移。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中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促进山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欠发达地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绿色低碳制造业和生态养生等新兴产业,推进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努力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后劲。

  (五)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治水治气、治城治乡,打造天蓝水清“美丽浙江”。全力打好治水攻坚战。重拳整治重污染行业和企业,重点加大化工、印染、造纸、制革四大行业整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限期实现达标排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全面整治煤电、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废气及烟尘粉尘排放企业,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切实加强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整治和环境空气质量目标考核。统筹推进治城治乡。加大“三改一拆”工作力度,重点做好拆改结合、改建联动以及拆后土地的利用工作。深入实施“四边三化”行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扩大整治面,确保不留整治盲区。深入实施“双清”行动,全面实行河长制,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促进农村环境根本好转。深入开展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加快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加强交通秩序整治和监管,全面推广循环交通组织方式,加快停车场所和停车设施建设,推进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鼓励发展停车产业。

  (六)促进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普遍增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健全促进城乡居民普遍增收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企业最低工资制度、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城镇困难家庭和困难农民的就业帮扶力度。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加大欠发达地区高山远山、重点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偏远海岛异地搬迁力度,落实扶贫新标准和新举措。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价格补贴机制,做好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工作。

  (七)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安全。进一步深化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系列活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做好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长效机制,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推进基层消防监管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切实做好防汛抗台抗旱工作,加强气象灾害预警,落实应急预案,加强海塘、山塘水库、江河堤坝等重要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切实防治城市内涝,全力以赴做好台风、洪涝、干旱等灾害的防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9篇:改革消防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国有林场;边境森林;森林防火;工作开展

  中图分类号:S762.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432177

  在森林生态安全工作中最严重的危险因素便是森林火灾。因此做好森林火灾的防范工作是林场生态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森林资源丰富性、维护生态多样化,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派阳山林场建于1955年,总经营面积达到27587.1hm2,森林覆盖率达到64.2%以上,与d南边境接壤47km,是广西区直国有大型林场,为森林防火一火险单位,全年防火期,谋划建立适应当前国有林场改革新形势下的森林防火体系是当务之急。

  1国有林场改革概况

  为响应中央号召,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大型国有林场,以《国有林场改革方案》(中发[2015]6号)为依据,广西区制定了全面系统的林场改革方案[1]。本次改革以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为指导思想,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问题导向、政府总协调为基本原则,以提升国有森林生态功能、创新管理体制、改善生活条件为整体目标,在国有林场管理上进行了“定性定编定经费”改革。通过本次改革,一些规模小、分布过于零散的小型林场全部被整合,扩建成为较大型林场。改革还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进行了完善,进一步提升森林消防队伍的专业能力,科学制定全区森林火灾预防措施,提高应急救援水平与能力。同时加强相关制度监督落实,为森林火灾防范提供有力的保障。

  2对改革后国有林场森林防火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2.1对火源的控制与管理难度仍然较大

  广西国有林场是生态建设的排头兵,尤其是地处边境区域的国有林场由于地理环境复杂,中越边民历来有烧甘蔗叶、牛场、田边稻草,节日内燃放烟花爆竹等生产生活用火习俗,造成火源管理难度极大。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扑救难度大,火灾蔓延速度快,特别是现存部分雷区,人员无法进入,很容易失控形成大火,对于林区生态破坏力极大。

  2.2专业消防能力有待提高,防火装备还需提升

  国有林场改革前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消防专业队伍和相关设施设备建设上还比较落后,由于当前政府投入资金有限,林场对于资金的使用没有完全的决定权,导致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应急响应处理缓慢。消防工作人员都存在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人员断档现象严重,消防工作人员战斗力差,对火灾的扑救效果不高[2]。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目前在林区内消防通道建设比较落后,林区交通不便,增加了道路的应急运输难度。林区的通讯条件差也是影响火灾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上问题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在改革内容中明确提出要改善林区生活条件,加强通讯设施建设。

  2.3防火宣传效果差,民众防火观念薄弱

  虽然林场每年都会组织一定的人员进行防火减灾宣传,旨在提高民众的防火意识。但收效甚微,普遍存在民众防火观念差,对于森林火灾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用于防火宣传的资金有限,导致的宣传效果效果不理想,以及普通民众防火意识差,认为森林防火是政府与林场工作人员的责任,与自己无关。再加上宣传工作流于形式化,无法深入到群众中,导致群众参与性差,增加了森林火灾的潜在隐患。

  3改革后国有林场防火工作的开展思路分析

  广西国有林场改革提出要创新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事企分开,保障经费等政策,尤其是在上级的重视下,对于林场森林生态的保护机制进行了重点改革,提出重要举措,如加强林区道路建设、通讯建设等社会保障,构建专业化的森林消防队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森林消防能力,完善森林安全体系建设等,通过碳汇交易、政府购买服务等现代林业管理方式解决森林防火管理问题,为新时期森林的防火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就这些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为新时期的国有林场防火工作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3.1完善林火监测系统

  要不断完善林区林火监测系统,对现有监测设施,如t望台等进行修缮加固,靠近边境、居民聚集点等易发火灾关键区域可酌情建设监控塔,并安排专人值守。在关键区域引入林火自动监测设备,配置红外摄像数据采集系统,推进火情监测工作由人工向自动智能方向转化,不断提升火情监测能力。升级改造通讯手段设备,为基层工作人员加配高频无线通讯设备,实现林场指挥中心和火灾现场一线无缝连接,保持通讯有效畅通。有条件的林区,可优先建设火情信息监管系统,如赛能科技研发的“智能林火识别图像采集系统”等,引入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利用视频手段全天候实时监控林场情况,为及时发现火情、科学调度救火力量、减少森林火灾损失等提供有效支撑。要严格落实值班和火情巡防制度,防火期时,林场全部人员应坚持24h值班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要提高巡护频次,防患于未然。

  3.2提升林火阻隔能力

  要逐步提升完善林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水平,科学布局、减少死角,形成以生物防火林带为支撑,由林区山脊、河流、公路、水域配合的,配置合理、纵横交错、相互衔接的全封闭式林火阻隔系统,切实提高林区整体防火能力,促进森林防火向体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将林火阻隔网络同林区警界线、道路网、景观培植、多种经营、林种结构调整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例如,对林区现有部分过窄的防火林带要进行拓宽、抚育、补植,尽量选择原有树种进行补植,且树种要具有较强的耐火性和适生性,并按步骤兴建新防火林带。对集中造林区域,可沿村屯、林缘、山脚、山脊一线进行建设。如果是旅游景区,防火带要避开山脊分水岭,本着“沿梁不入梁”原则,避免山脊被破坏,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效果。林火阻隔的防火林带、河流公路等,每年的冬季要进行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工作,保持其良好的林火阻隔能力。

  3.3提高林火扑救水平

  国有林场林火扑救要实行场长“一把手”责任制,并将重点防火区域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首要建设常驻专业扑火队并逐步配齐扑火预备队、后勤保障队等支援力量,形成扑火力量的梯次化、系统化、建制化格局。作为边境林场的派阳山林场要加强与邻近县市,如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上思县及越南边境沿线地区,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上的联动联防,实现信息资源、扑火力量、设施设备上的共享共通。建设专业巡山护林队伍,各乡镇村建设半专业化队伍,定期邀请专家对队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定期组织扑火实战化演练,提升人员扑火实战经验。

  3.4夯实森林消防基础

  加大对林场森林消防设施设备购置配置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林场交通通讯、物资储备、防火设备、营房建设、队伍装备,以及网路监控系统等的建设水平,加快现有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满足林场对森林防火物资的实际需求。林场地面扑火队伍要拥有专业化训练场,配齐消防指挥车、水罐车、风力灭火机、灭火水枪、油锯、消防接力水带、背负式灭火机、单兵防护设备等专业化扑火设备。国有林场要在上级指导下,加强同科研院所、设备厂家等的合作,开发一批符合当地林场火情实际的设备,不断提升自身森林消防水平。

  3.5普及森林防火意识

  定期举行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媒体、网络通信、移动终端等平台,向当地民众普及森林防火知识,改变民众上坟烧香、烧荒炼山、野外生火等陋习旧俗。大力宣传《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定期向全社会公布火灾信息和火险等级。加强林区现场防火警示标语建设力度,配置数量足够、鲜艳醒目的宣传警示牌。提升林场职工防火意识,实行防火工作奖励责任制。

关于改革消防工作总结9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下载文档此报告

热门自查报告

Copyright© 2012-2024 自查报告网 https://www.zichabaog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12687号-2

版权声明 自查报告网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自查报告网站内相关内容但不限于产品或服务的版权和其它相关知识产权。自查报告网的注册商标,LOGO图标等受中国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