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自查报告网!
特惠加入VIP会员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计划 > 中学五年改革与发展规划方案

中学五年改革与发展规划方案

中学五年改革与发展规划方案

  xx中学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的精心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全校教工同心同德、苦干实干,圆满完成了《2016—2020年改革与发展规划》,达到了预期的各项目标任务。2021-2025年是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综合改革的关键期,为使x中人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工作任务,让更多xx学子走出大山,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依据国家、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2021年制定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特制定《xx中学2021—2025年改革与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

  xx中学1941年始创于县城小碧岭上,历经了79年的办学历史。学生规模稳中有增,至2020年有教学班82个、学生5099人,教工328人。学校通过实施“大德立校、精神兴校、创新强校、特色亮校”的办学思路,奠定了发展基础,评为省特色学校。

 一、打造了三个团队,素质不断提升。

  以“勤廉法政、甘于服务、敢于担当、团结协作、实干鼎新”的目标建设了班子队伍,成为了发展的“火车头”;有省名校长一人。以“操守坚正、责任爱心、勤于研学、精于业务、创新争优”的目标打造了教师队伍,成为了发展的“主力军”;以“忠诚、干净、担当”的目标建设了党员队伍,打造先锋团队。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学历不断提升。至2020年有专任教师288人,其中:正高1人、高级教师118人,占比41.3%;中级教师135人,占比41.9%;初级、员级教师35人,占比17.8%;本科学历占92%,研究生学历占15%,老:中:青结构比例约为64:126:98;省特级教师1人,省市学科带头16人,省、市骨干教师58人,获国家省市优秀教师、班主任28人。

  二、厚植了“x雅文化”底蕴,特色学校不断鲜明。

  学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学校精神等,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雅、博、智、进”的校训已深入师生,融入行动,评估为省“x雅素养教育”特色学校,积淀了“育人为本”、“分层教学、“x雅文化”三大学校特色;彰显了“教师儒雅、学生文雅、环境优雅、学校大雅、品位高雅”的五雅形象;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省安全文明校园、规范管理先进单位、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区域文化,东南连着xxxx文化和xxx红色文化,西北连着xx文化和xx省高中四大名校,北连着x乡xx文化堡垒和xx红色文化,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国家对老区、贫困县学校给予了发展的政策支持,县党委政府对教育很重视,形成了良好发展环境。学校深化了内部行政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精细化改革,建立了教工、学生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机制运行有力。

 三、积淀了育人为本特色,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2018年9月1日搬入教研园新校区,实行了全封闭寄宿制管理,实施了“励志+习惯”的德育模式,学生“六大良好习惯”得以养成;实施了“五自教育”(人格自尊、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心理自强),“六自学习”(自觉自主自律,潜心学习;自立自信自强,奋发学习);每年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发开设了校本德育特色系列课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学校实施“x品育德”、“智雅育才”,学生在“x雅文化”的熏陶下,培养了“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国人”。学生遇见老师叫“您好”很普遍,拾金不昧蔚然成风;xx、xx等学生评为全国、省最美中学生,市新时代好少年。评为市首届文明校园,省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单位等;始终抓牢综合治理工作,五年来平安稳定,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评为省安全文明校园,历年评为县综治先进单位等。

  四、积淀了分层教学特色,弘彰了低进高出品牌。

  实施了“继续教育、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三大工程,提升教师德能水平,开齐了国家课程,建立了三个校本课程群,开设了61门课程,编辑了20本校本教材。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高考成绩连年上新台阶。五年来,考取了市文理科状元3人,录取清华、北大10人,空飞5人、民航18人,录取“985”高校290多人;每年一本录取300多人,本科以上录取1000多人。2018年网上发布列为全国500强高中,2019年xx市网上投票评为市最强高中,2021年网上“今日头条”发布xx省高中排名列第13位;每年荣获市综合考评奖、县高考特殊贡献奖,评为全省高考十大明星学校,得到社会普遍好评,慕名来校求学的学生越来越多;xx高中教育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五、加大了投入,硬件条件不断改善。

  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教育园新校区,占地238亩,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信息化设施走在全省前列,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仪器、设备达省级(1)类标准;“泰雅”、“安雅”十六层行政大楼大气磅礴、藏龙卧虎,“和雅”师生食堂容纳4000多学生用餐,学生宿舍容纳学生5500人住宿;三栋教工县廉住房,287套,每套50平方米;运动区面积4.52万平方米;沥青道路路面积2.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2万平方米;建设了“孔子”广场、“镇校石”广场,“鼎盛”大厅;校园“x雅文化”环境特色鲜明,建有革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技文化走廊、阅读书吧、师德廉政教育馆等人文教育点等。

 六、夯实党的建设、组织建设、意识形态建设,构建了和谐校园。

  学校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落实了“三会一课”制度,实施了“党建+品牌”建设,各学科均有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两个责任”,坚持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党总支的主体责任,接受县纪委派出纪检监察的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坚持政务、财务、党务公开制度,“三重一大”民主决策、报告制度;认真落实“八项规定”,杜绝了“四风”问题;建立了《xx中学办学章程》,积极开展了“廉洁萍乡”建设,评为首届市“廉洁校园”。加强了组织建设,每年优化了中层干部,提拔了5名科级干部。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日常监管,定期会商研判;加强了校园网络、QQ、微信群的管理。五年来没有发生舆情责任事故,而且在诸多问题上教师表现正能量的主旋律。

 七、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心理素质的挑战:心理问题学生增多,心理素质差异明显。从每年家长会,关于对小孩心理承受能力的调研,统计小孩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达70%;随着手机、网络使用的普遍化,良莠不齐的网络东西看多了,带来的心理问题挑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留守儿、恋爱、贫富差异攀比等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增多;江西省考生每年增加,高考竞争的压力,吃苦学习与理想大学的差距,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增多。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教工心理素质与时俱进有差距,“四个意识”、师德境界还要增强。

  (二)吃苦精神的挑战:xx老区山区贫困小县,基础教育薄弱,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帮依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国家体制造成调动教工积极性的矛盾,如职称评聘指标少,绩效奖励性工资仍旧没有打破论资排辈的弊端,没有起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学校实行教师双向选择聘任制还只是内部循环,没有扩大到校外,还存在讲人情的现象;教师、学生有的家庭条件好,吃苦精神懈怠。社会吸引学生玩的东西越来越多,学生吃苦学习的意识下降。随着国家加大关注民生的力度,有的家长把子女教育全部依赖教师,责任推给学校,苦帮意识下降。

  (三)师资建设的挑战:解决大班额,教师数量紧;山区老区贫困县,目前招聘优质教师还比较困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教学创新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还不多、声誉不高;校本课程开发开设,师资的制约因素较大。有的教师的学习教研意识、师德修养、理论素养、教研能力、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结构还欠合理。如,语文、数学、地理、体育等学科老龄化;心理学、艺术欣赏、通用技术、科技创新等学科教师缺乏。

  (四)治理能力的挑战:部分家长对孩子溺爱或留守儿隔代溺爱教育,对孩子犯错、教师的从严教育不支持、不配合;xx外出打工的家长多、留守儿多,监管软化,家长只满足钱物,无法满足精神激励、做人引导,导致学生个人中心、道德品行下滑;部分班主任、任课教师认为管多了怕出问题,导致有的不愿担当,常规管理要求不严;管理细节不实、艺术性不强等。教学治理能力、学科教学质量发展不平衡。如,英语整体质量薄弱;理科学科因限时训练相对减少,也有的因教学水平问题,有的因敬业责任问题,导致教学质量家长、学生有看法。xx小县,优质生源少,导致C9大学录取还无法稳定在一个较好的水平上。

  (五)办学经费的挑战:高中学费一直没变,前几个规划的收费项目还逐年取消,而教工人员增多、物价上涨,开支逐年增大,学校承担的教工福利开支增大。筹措办学经费的压力很大。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锐和智慧依托良好发展基础、优势,以极大的责任担当和拼搏精神解决问题、克服劣势,开拓创新谋求xx中学新的五年发展。

  第二部分 办学方略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特色学校发展,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策应新高考综合改革,凸显“x雅文化”引领,弘扬“四种”精神,推进高质量发展,创建省、国家文明校园,打造省级优质品牌学校。

 二、办学理念

  (一)办学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办学远景目标定位:创全省优质高中,育中华民族英才。

  (三)“一训三风”:校训“雅、博、智、进。”,校风“求实大雅、奋进和雅。”,教风“研学贤雅、爱生儒雅。”,学风“守纪典雅、尊师智雅。”。

  (四)办学宗旨: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不论学生基础高低,使之先成人,再成才、又成功。

  (五)办学理念:为每个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每个教师发展创造空间。

  (六)办学思路:大德立校、精神兴校、文化治校、创新强校、特色亮校。

  (七)深化“x雅文化素养教育”特色学校发展:“x品育德”(品德素质、习惯素质、鉴美素质、社会素质),致雅育才(博雅人文素养、智雅科学素养、优雅体艺素养、慧雅实践素养);积淀“三大”学校特色:“育人为本”、“分层教学”、“x雅文化”;树立“五雅”形象:学生文雅,教师儒雅,环境优雅,学校大雅,品位高雅。

  (八)教学观念:以“致雅育才”为载体,“育人”与“育分”并重、“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协调发展。

  (九)德育观念:以“x品育德”为载体、“立德树人”为导向、“励志+习惯”为模式、“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机制,实施“五自教育”(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培养“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国人”为育人目标。

  (十)弘扬“四种”精神:和谐奋进的团队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追求一流的拼搏精神,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

  三、管理体系

(一)教师管理运行“六大”机制:(1)以岗定编、双向选择的聘任制,建立优化组合机制;(2)以岗定责、岗位责任制,建立目标机制;(3)以量计酬、质重多得的结构工资制,建立分配机制;(4)岗位履职、定性定量“德、能、勤、绩、廉”考核评价,建立竞争机制;(5)以质计奖、绩效评比,引入奖励机制;(6)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建立“三全”德育管理机制。

(二)行政“扁平式”管理体系:建立现代学校管理体系,依法行政,依法依规执教。校委会履行决策,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协调校内外各方,督查指导职能;校委会成员分管1-2个处室办,科级及以上校委会成员分管一个年级组。中层处室办履行协调校内上下,校外相关部门,资源开发、利用,督促检查、考核评价管理等职能;管理教研组、备课组等。年级委员会履行“校中校”教育、教学、教研等精细化管理等职能。

(三)党建管理体系:强化党组织思想政治、组织保证作用,领导、监督作用,先锋模范作用。

 四、发展策略

  (一)在“精”字上下功夫。

  完善精细管理体系,打造规范有序的校园;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教研、信息、后勤、年级、班级精细化管理标准,实施制度;建立学校教育、教学、教研、信息、后勤、年级、班级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流程;完善精细化管理的检查评比、考核奖励机制;建立新课程、新高考综合改革下的教师、学生评价体系,精心育人、精细教学,打造“x雅文化”精致校园,让教师工作精彩、学生素养出彩。

  (二)在“特”字上下功夫。

  改革育人方式,走特色发展之路,深化“x雅文化素养教育”特色学校发展,策应“三新”实施,落实校本“三个课程群”、61门课程的开发、开设,打造特色精品课程,积淀“三大”学校特色,特色亮校。

  (三)在“尖”字上下功夫。

  落实“同心推进整体,聚力突破两端”的教学策略,深化“分层教学”特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弘彰“低进高出”品牌;走创新强校之路,探索新高考综合改革下“尖优生”培养途径、方法、措施,提高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增强办学优质度、信誉度;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每个学科打造有“尖”的骨干带头人,增强吸引社会的强度。

 第三部分发展目标和措施

 一、健全多元治理结构,形成规范高效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

  (一)发展目标

  进一步理顺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理顺学校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学校治理结构,形成依法办学、精细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规范高效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

  (二)主要措施

  1、修订并实施办学章程。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主体的权利和责任,规范行政职权、廉洁高效运行;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义务,策应“三新”实施、教育深化改革,进一步梳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督导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2、完善学校内部法人治理结构。①进一步健全教代会制度,完善教代会职责,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智囊团、监督体;实施依法治校,推进民主管理,增强教工促进学校发展的主人翁意识。②成立课程建设中心,主要职责是新课程开发、开设,选课走班,学生生涯规划、发展指导,围绕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教科研、学术指导、学术推介、学术评估,主持学术沙龙和科研评审;科学督导教学质量检测工作。③完善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开好家长会、家校互动网络平台等渠道,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④完善团代会制度,发挥团委、学生会自治组织的作用,参与学校多元治理,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组织好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扶贫助学活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⑤建立校友联谊制度,组织全国各地成立校友会,加强与海内外校友的联系,广泛征集知名校友信息,设立校友奖助学基金,拓宽扶贫助学,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邀请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撰写回忆文章、提供著作或其它实物资料,为筹备建校90周年华诞开展系列活动。

  3、加强党的建设。①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忠诚、干净、担当”的目标建设党员队伍,成为先锋团队;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务公开、“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制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提高党员理论素养,增强先进性;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②加强组织建设,强化“一岗双责”,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压实党支部党建工作责任;加强“党建+致雅崇高”品牌建设,打造思政课品牌。③抓牢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细化实化意识形态工作校内巡察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定期会商研判;严格执行报告会、警示研讨会、论坛等制度;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①履行“两个责任”,落实“党总支的主体责任和县纪委派出监察办公室的监督责任”。②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形成“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坚持“三重一大”民主决策、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八项规定”,杜绝“四风”问题;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杜绝乱收费、乱订资料、校内外私自有偿补课、违规办班补课、违规集会、乱发网帖等不良行为。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定期举行廉政建设辅导报告,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建设,增强执行党纪的自觉性;打造廉政文化校园,开展知识竞赛、党性教育现场会、法制教育报告等系列活动,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建设“廉洁学校”。

  5、完善考核竞争评价激励机制。①深化干部队伍建设。以“勤廉法政、甘于 服务、敢于担当、团结协作、实干鼎新”的目标建设干部队伍,成为发展的“火车头”;加强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建设,探索多岗位历练,实施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建立岗位目标管理评价,竞争晋升机制,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②建立教师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教师管理“六大机制”;策应“三新”实施,建立师德评价、课堂教学、教学成绩、教研成果、课程开设水平、“导师制”成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争取县奖励性绩效工资、高质量发展奖,发挥其激励作用。

 二、完善教师成长机制,建设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一)发展目标

  以“操守坚正、责任爱心、勤于研学、精于业务、创新争优”的目标建设教师队伍,成为发展的“主力军”;争取县的支持,引进师范类一本、硕士学历教师30人以上,本科学历》100%,研究生学历》25%;优化年龄、学历、学科结构使之与学校发展相协调,满足化解大班额和新高考综合改革、选课走班的需要;争取引进学科奥赛、强基计划教练、知名高校优秀毕业生等人才。推荐评选1名省特级教师、9名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5名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二)主要措施

  1、坚持不懈抓师德,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认真贯彻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建设习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做到“四个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教学与教研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签订师德规范承诺书,实施考核制、一票否决制。

  2、持之以恒强师能,实施“青蓝”、“继续教育”、“班主任艺术”、“名师”四大工程。①富脑子,继续拓宽教师培养渠道。举办高端论坛,邀请知名学者等来校作报告、对课堂教学现场指导,定期组织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专门培训,到名校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支持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优质课、公开课评选;组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深化教育改革理论的校本培训,参加各级各类教研、课例、学习培训,配发杂志学习;培养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工程,推动教师主动发展、自主发展,学校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条件,形成较为完善的个体自觉与组织支持相结合的成长机制。②搭梯子,让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制定青年教师五年梯队培养计划,完善培养、考核、激励机制;实施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过好“六关”(职业信念关、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学科研关、教育管理关)、考核“五个一”;岗中“青蓝”结对。③培苗子,成为学科领军人物。搭擂台,制定“名优骨干”教师五年培养规划、管理办法;支持“名师工作室”建设,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登舞台,支持教师参加论坛、命题、讲学等;支持教育教学成果推广,校本教材出版3本;担任特色班教学、竞赛教练;承担教研、课题研究主持人;推选国家省市县教研组织、学会任职,到名校跟班学习;坚持开展“三龄”优秀教师评选、奖励。④压担子,提升教师整体素养。每个教师承担一项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或承担一项竞赛或社团辅导,承担一项“示范、启馨、争鸣”教研教改活动;承担班主任,没有班工作经历,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一票否决;推荐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级组长、中层干部、校领导。

  3、做好教师人文关怀。工会、党组织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阅读空间、保障待遇,增强教师的幸福感、归属感。

 三、深化德育改革,提升学生全面核心素养。

  (一)发展目标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坚持立德树人导向,“育人”与“育分”并重,“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协调发展;立足“x雅素养”迈向“全面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有理想、有家国情怀、有家国使命、有核心价值观、有健全人格、有积极心态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创建省文明校园,争创全国文明校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二)主要措施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德育组织力。①完善德育工作领导及组织建设。建立校长负责、分管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家长委会主任、职能处室负责人、学生会主席、学生团总支书记等为成员,群团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党建领航作用,健全德育工作机制。②加强班主任德育团队建设。健全班主任选拔、培养和使用制度,形成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梯队培养机制;制定落实班主任培训方案,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和理论提高;在津贴补助、绩效考核、晋级晋职、评优树先等方面向班主任倾斜;开展“三领”优秀班主任评选、奖励。③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健全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行政领导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心理健康发展中心设施、人员配备,加强心理研究,心理咨询、疏导教育等工作,发挥学校心理发展中心辐射引领作用;探索“导师制”的育人功能,每个教师承担5-10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生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促进师生共同成长。④强化共青团组织和团委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共青团员发展,增强团员意识,培养优秀团组织和学生会干部,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组织社团活动,发展特长,活动育人、实践炼人。

  2、创新德育途径和载体,落实开设“x”特色德育课程群。①德育目标具体化:实施“五自教育”(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人格自尊、心理自强)、养成“六大习惯”(道德品质、规律生活、坚持健体、朗读背诵、读写并进、独立思考)、树立“五雅形象”(学生文雅、教师儒雅、环境优雅、学校大雅、品位高雅)。②德育课程系列化: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开齐上好国家思想政治课程;实施x“花”校本课程:《红色xx》、《红色研学行》、《廉政文化教育》、《思政微党课》;x“心”校本课程:《成人成才励志故事》、《现代英模人物励志》、《劳动教育》;x“叶”校本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发展》、《国学经典与人生启迪》、《环保行》。③德育管理精细化:六大良好习惯养成精细化管理检查、评比。④德育教育网络化: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网络体系,构建政府责任部门校园周边环境综治合力、全封闭寄宿制校园治安防控合力、家长平安健康教育责任合力,“三合力”人防体系。⑤德育主题(活动课程)时代化:每年举行“三仪式”(每周一升旗仪式,开学行为规范宣誓仪式,入团宣誓仪式),举行“三典礼”(开学典礼,成人典礼,毕业典礼),办好“四所校”(新生军校,学生团校,法德讲堂,家长学校)办好“七个节”(三月学雷锋节,四月读书节,五月班主任节,九月优秀学生节,十月国庆节,十一月体运节,十二月艺术节)。

  3、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落实文明创建育人。落实教育部新《中学生守则》,强化制度育人,党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用好校园“x雅文化”,办好“一校刊、一校报、一广播、一电视台、一校园网”,强化核心价值、正能量宣传和引导;完善校园人文化、绿化、特色化、时代化,班级文化,统一穿校服、统一发型等建设,落实环境育人;完善教室读书驿站建设,开展读书节,读写并进教学。

  4、建立德育评价激励多元化体系。开展先进班级、优秀劳动班级、文明寝室、班级特色文化、优秀社团,专项检查、主题活动先进集体等评选活动,激励班集体争优创先;政工处、年级组、团委、班主任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每年开展“三优十星”评选,即:优秀学生、优秀干部(团干、班干)、优秀寝室长,学习星、道德星、学科竞赛星、劳动星、体育星、艺术星、助乐星、孝敬星、红色星、环保星,新时代好少年、xx君子、优秀学生会干部等评选活动,激励全体学生拼搏进取、追求卓越。

 四、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综合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目标

  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构建国家、校本课程体系,满足学生未来多元发展的选择需要,实施选课走班,适合新高考综合改革;使用新教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探索大单元(大概念)教学,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构建“思维课堂”,,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核心价值;提高教师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实施水平;提高学校“C9、985、211”大学的录取率,本科录取率达70%左右。

  (二)主要措施

  1、坚持“五育”并举,构建课程体系。统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构建新课程实施体系,力争五年时间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2、以“组合”为主体,实施选课走班。

  制定并实施《xx中学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实施方案》,完善网上选课制度,编印新课程背景下的《xx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调整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多元选择、自主发展的需要。探索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选课走班的有效教学方式,国家必修课程实行行政班教学;选择性必修课程以“组合”为主体,实行行政班分类分层教学,选择性必修课程部分学生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校本必修课程实行行政班教学,选修课程实施选课走班教学。

  3、使用新教材,推进课堂教学变革。

  (1)实施新教材,构建高品质“思维课堂”。研究新教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探究大单元(大概念)教学,以“思维”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度思维,教师迈向“深度教学”,达到育人价值的目的;引导学生立足“六自学习”迈向“深度学习”,构建高品质“思维课堂”;争取五年时间实现从学科取向到素养取向课堂形态的深度变革;各学科教学策略研究、教学设计研究,高品质“思维课堂”建设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2)创新教与学的方式,构建“深度学习”。①建立基于标准的学习流程的“思维课堂”:确定核心概念→整合学习单元→清晰学习目标→设计核心任务→建立考试评价量规;实施标准的逆向学习设计,实现由教到学的重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必备知识、核心价值,训练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形成必备品格;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培养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力,批判性思维力,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②建立基于问题的“思维课堂”:课堂要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连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设计有梯度的学习问题,激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动机,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等;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探讨解决问题;设计有阅读、思维容量的习题,提高学生思维方式、综合思维能力。③建立基于阅读的“深度学习”:制定学生广泛、海量阅读方案,实施课内读书交流与课外读书会、课堂精准阅读与休闲快餐阅读、书籍阅读与网络阅读等相结合。④建立基于项目的“深度学习”:设计开放式项目,拓展知识结构,培养学生高阶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⑤建立基于活动的“深度学习”:人文学科开展理论探究性活动,展开能动学习;理科学科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学会研究性学习论文的撰写,形成理论、实践成果。(6)建立基于信息技术辅助的“深度学习”:线下与线上学习结合,打造“空中课堂”平台,探索网络视频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基于e平台的选择性学习、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学习、基于新技术的高阶学习。

  (3)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探索新教材的使用,研究大单元(大概念)教学,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精心打磨一节“优课”,从“导学案、PPT”教学设计到课堂展示;利用三年时间形成覆盖各学科各模块各主要课型的生成性、示范性优质课程资源库,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思维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文化。

  4、深化评价改革,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实施教师师德考核评价,并每年上传江西省教育厅网络平台;实施教师每学期末“德能勤绩”考核评价;实施教师每学期市统考,年度高考成绩、评优评模、“三龄”优秀教师、“三领”优秀班主任评选、教研成果考核评价;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建立课堂教学评价观察量表,每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开设评价办法,打造精品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要;制定教师自我诊断评价工具量表。

  (2)学生评价。以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平台为依托,以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抓手,利用数据平台,对每个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有成绩数据评价,又有记实性语言的评价。评价程序:写实记录,每学期学生、班主任纸质稿填写一次;整理遴选,省学考等各类成绩,竞赛、活动获奖,主要事例,每学期学生、班主任网上填写一次;公示审核,每学期学生、班主任网上填写在学校网站或公众号上公示;形成档案,记录五个方面的突出表现,毕业时学生自我陈述报告、班主任评语;典型事实材料、证明上传电子稿。供高校招生时参考。

 五、策应“三新”改革教科研,提升新课程实施的成效。

  (一)主要目标

  策应“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做实教师“三研”(研修、研课、研改),进一步营造热心教研的氛围,提升科研能力,促使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主要措施

  1、成立实施“三新”研究组织领导机构,提升教科研氛围。

  成立“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领导小组,课程开发开设教研中心,负责领导、监督、管理、指导和评价;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研工作的意见》,完善“三级”(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科研管理网络和教科研工作制度,校内教研与校际教研结合,校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每周至少保证一次,采取“行动教研坊”的研究方式,使教科研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开展“优秀教研组”评选、奖励。

  2、实施研究的主要课题(课例)。

  以“三新”改革问题为导向,解决制约学科关键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书育人的实效性为目标,形成教科研课题;依托国家、省、市教研室、课题办的指导,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作用,进行“三级”课题攻关。如:基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课题实践研究,基于新高考选课走班教学的课题实践研究,基于校本特色课程开发、实施的课题研究,基于大单元(大概念)教学、构建“思维课堂”的课题研究,基于空中课堂与常规课堂教学融合、推进智慧教育的课题研究,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科教学对策研究,基于“三新”下实施考核评价改革的课题研究等。

  六、策应“三新”改革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质扩面。

  (一)主要目标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方法、措施,形成自身特色,良性循环;五年内培养清华、北大15人以上,C9高校100人,空飞15人以上,清华美院4人以上,十大体艺名牌大学10人以上。

  (二)主要措施

  1、拓宽“选苗”方式。

  进一步探索各类优生苗子的考试、考核选拔的方式、途径;力争成立空飞、民航航空班,有针对性探索培养的方式、途径、措施,打造清华、北大空飞“双学位”的学生;完善学校体艺发展中心和体艺班级建设,做好学校与公司的合作,拓宽体艺生源选拔的范围,探索选拔的程序,提高生源质量,加强早培养,日常培训;对接高校,梯度培养,提高十大体艺名牌大学的录取率。

  2、探索“培苗”措施。

  进一步探索各类优生苗子培养的方式、途径、措施。教师跟班名校高教研、教育教学、管理,学习实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加强对奥赛教练的培养,逐步实现奥赛教练专业化,逐步探索适合我校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理科优生实施“数学+物理”或“数学+化学”竞赛,文科优生“数学竞赛+强基学科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划线上与线下教育资源,拓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双师课堂”等多样化的奥赛、强基培训方式,使培训日常化;探索对接高校、培训机构,做实学科奥赛、强基集中攻坚化培训,提升培训的高度;加强空中课堂与常规课堂教学的融合研究,借力智慧教育,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奥赛、强基资源库建设,整合研究与建档,做好传承工作;对接好家长,大力支持优生健康成长。

  3、探索发展国际教育。

  办好“西班牙语”班,探索成立“国际部”,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向世界名校输送具有中国灵魂与世界眼光的优秀学子。

 七、加强体卫艺、国防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加强体育卫生工作。

  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规范体育课,按照教育部规定开展教学内容,体育健康测试保证达标率,提高优秀率;选拔足球教练,凸显“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实行教练负责制,完善体育教练考核、培养、奖励机制,提高体育竞技项目水平;市运会,五年内总分达前三名,有学生参加省体运会比赛。

  (二)加强艺术教育发展。

  按照教育部规定规范开设艺术欣赏课、艺术模块课,信息、通用技术课程内容,达到学分、保证质量;规范学校体艺发展中心建设,合作公司教学、管理严格化,艺术培训经常化、制度化,提升特长人才发展层次;开展社团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成果化;每年举办体艺节,重视体艺特长人才的发现、培养,形成校本特色。

  (三)加强国防教育。

  进一步完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做好学生军训工作、红色研学行、主题班会,寓国防教育于课程、教育教学、主题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志、报国之情,家国情怀、家国使命。

 八、完善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打造节俭型校园。

  (一)培养一支爱岗敬业的服务队伍,强化保障。

  按照以岗定编、以岗定责,岗位责任制,建立员工专业岗位证书及培训上岗制度;优化员工结构,成立后勤服务中心,建设“服务、高效、节俭、廉洁”后勤队伍,履行“服务师生、服务育人”的宗旨,适应新校区全封闭寄宿制管理、适应“三新”改革要求的后勤保障队伍;建立后勤工作档案制和服务网络信息化体系,对师生提出的合理要求,做到快捷、周到的响应;构筑低碳、节约化校园,落实节电、节水、节纸、节粮,光盘、爱护公物、资产严格管理等行动。

  (二)严格编制预决算,强化财务管理。

  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证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每年11月底前做好年度收支预算管理;各项支出实行先预算、再审批、后办理的制度,建立财务风险制度。按照《办学章程》规范财务权力运行,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执行经费使用管理、收费管理、差旅费报销、公务接待、设备添置、修缮、资料等制度规定;实行财务审批和报销至少三人“联签”制度,一切开支支付接受县财政支付局的审核把关。严控“三公经费”开支,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保障教工正常待遇,按照规定提高福利待遇。实行阳光财务,坚持每学期末教代会代表清账制,加强过程管理以及重要项目和关键环节审核;报告收支情况,自觉接受教职员工的监督。

  (三)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

  建立校舍、设备、设施添置、修缮保障及与时俱进不断改善的机制;明确资产管理员职责及管理范围,实行物资使用、保管责任制;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逐一清理登记,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台帐,严格“账物”相符;严格执行教工县廉租房租住制度,处置将住房向学生、非学校教工出租的管理,保证教工值周、值日、工作住房,维护好学校利益。

  (四)加强项目管理。

  “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及时上报;工程、大宗物品、服务项目的采购一律公开招标;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分管领导及人员,聘请监理员全程质量、进度、资料管理,跟踪服务;校委会质量综合验收,共同把关。

  (五)拓宽后勤服务中心服务理念。

  按照省教育厅的规定食堂、超市、门店、印刷部、热水供应、洗衣房、体艺发展中心等与注册公司合作营运,用好资产,服务安全化、标准化、人性化、信息化,维护学生、家长权益。

 九、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图书馆及二个360座教师会议室、2000座学生报告厅;规划体育馆建设;规划建设教师公寓,为引进高素质教师提供条件;完善校园绿化、美化、亮化、人文化环境;建设室内篮球馆等活动中心;建设校史馆、校友成果展馆,为90年校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完善视频安全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报警系统、消防系统设施、课堂督查系统等,实现校园智能全覆盖。

  (二)完善信息化建设

  建设智慧校园、创客室、管理信息网络平台,提升信息化支撑、服务水平;升级优化校园网络系统,将教学、科研、管理和家校沟通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构成统一教育信息化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材多媒体化、办公自动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等智慧型教育创新模式;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立一个智慧化、系统化的教与学生态智慧教育云系统。

 十、强化措施,为改革发展提供保障。

  (一)组织保障到位

  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提供组织、项目、经费等全面保障;成立学校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各副校长、工会主席、校长助理为副组长,各处室办正副主任、团委书记、年级正副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成员,起实施规划、组织、协调、服务等作用;围绕规划的实施,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强化依法依规推进;围绕规划的目标,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使广大教工成为实施规划的主力军。

  (二)任务落实到位

  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分管校领导、对应的职能部门,制定规划任务实施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并建立跟踪自评、反馈、调整机制,提高实施的效率、效果;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将规划中制定的相应年度任务纳入工作计划、目标管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三)过程监督到位

  发挥学校党总支、工会、教代会的监督保证作用,对规划的各项目实施过程参与监督,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对规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征求意见,议决施行,民主管理,校务公开。

中学五年改革与发展规划方案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下载文档此报告

热门自查报告

Copyright© 2012-2024 自查报告网 https://www.zichabaog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12687号-2

版权声明 自查报告网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自查报告网站内相关内容但不限于产品或服务的版权和其它相关知识产权。自查报告网的注册商标,LOGO图标等受中国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