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自查报告网!
特惠加入VIP会员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报告 > 关于党员干部担当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党员干部担当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党员干部担当情况的调查报告

担当是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本文将介绍关于党员干部担当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党员干部担当情况的调查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对党员干部的治理力度,一方面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强力整风,高压反腐;另一方面从严从细地规范领导干部行为,权力被陆续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在此正风肃纪、坚定反腐背景之下,一些党员干部慨叹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个别党员干部选择了为官不为,并成为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告诫党员干部要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并把好干部的标准概括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不仅赋予好干部标准以新的时代内涵,而且对当前党员干部建设提出新的时代课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党员干部担当情况,调研组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共走访党员干部、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37人,发放问卷210份,收回问卷196份,在对走访记录和调查问卷梳理归纳提升基础上形成调研成果。

一、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敢于担当,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职责要求。

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是职责所在,也是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名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担当精神体现着党员干部的党性和觉悟,也决定着党员干部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贡献的大小。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党员干部是群众的领头人、主心骨,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敢于担当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必然要求。权力行使与责任担当紧密相连、有机统一,有权必有责。党员干部要有担当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来说,就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力姓公不姓私,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力时,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私用,决不能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决不能怕摊事儿麻烦,要以强烈的担当精神尽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所以,习近平同志一再告诫党员干部,一定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尽心尽力干好工作。

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新环境,国际格局深刻变动、国内社会深刻变革、社会思想深刻变化,这种变动、变革、变化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们党肩负着新的更为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不熟悉、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难以预见的风险考验很多,许多问题的挑战性世所罕见。特别是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伟大事业,必然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这就尤其需要党员干部有直面矛盾、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忠于党和人民,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敢于担当,不计较个人得失,为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去努力拼搏。

二、当前不敢担当的现实表现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认为不敢担当主要表现在:推卸责任,善于打太极(100%);不思进取,只求过得去(100%);怕得罪人,乐当老好人(100%);遇难事撂挑子(100%);欺上瞒下,遇事和稀泥(86%);急功近利,忙宣传不实干(85%)。在回答与**党员干部打交道办事过程中是否有过上述不敢担当的切身体验问题时,认为经常有此体验的占到被调查人数的48.6%,偶尔有此体验的占到51.4%。这说明不敢担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着的,主要有四种类型。

懒官不愿担当。尽管十八大以后,**加大了党员干部工作情况的检查考核力度,向海发展开启新航程又激发了党员干部新的工作动力,但调查对象中仍有32%的人认为**党员干部中存在有慵懒无为现象;51%的人认为工作上有得过且过、出工不出力,办事不用心的情况;47%的人认为有党员干部对职责范围内的事,光应承,迟迟不落实,总找理由拖的问题;51%的人认为有工作不主动、办事拖拉,不按要求及时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

私官不想担当。少数党员干部私心颇重,只在乎自己的个人私利,对党和国家利益、群众的利益漠不关心。调查对象中,47%的人认为存在各唱各调、互不配合,出现情况相互推脱的现象;48%的人认为存在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往回走,出现难题就上交的情况;29%的人认为存在有风险不敢干,有难度不愿干,没先例不肯干的现象;34%的人认为存在对给群众办的事情推三阻四、久拖不决的问题;57%认为存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制造假情况、假数字,做表面文章的问题。这是**党员干部不敢担当主要的类型。

贪官不敢担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个别干部不敢担当,往往是因为其身不正。他们把权力当作个人谋私利的工具,在台上慷慨激昂、充满正气,而台下行为却与党纪国法规定背道而驰,收受贿赂,滥用公权力,软肋被别人抓在手里,做事当然不敢硬气。35%的调查对象认为有些党员干部由于自身不干净、怕触碰利益、怕得罪人,胆小怕事,不敢担当。

庸官不会担当。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难有作为、鲜有建树,并不是他们不想担当,不想干事创业、不想做成事,实在是水平有限、能力较低,而又不思进取,不求上进。41%的调查对象认为党员干部中有思想不求上进、精神不振的问题;47%的调查对象认为存在业务上能力不强、又不加强学习的问题。

三、党员干部不敢担当的原因

党员干部不敢担当的类型多样,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正确分析其产生和形成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加以治理。

政治规矩破而未立和转型中形成的断档真空,因没有遵循而畏于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性的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而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操作中,有些党员干部对规定的执行界限、把握尺度尚不完全明确。再加上全面转型过程中,在体制、政策、机制的许多领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断档真空,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迷茫,感到行为没有遵循,为避免事多错多干多错多,有些党员干部遇矛盾、问题,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信奉少办事少担责,想尽法子不办事、少办事,尤其对涉及多部门的事务,能不管就不管。调查中,61%的人认为,不敢担当的原因是由于政治规矩破而未立,转型调整不适应等。

惩治腐败,正风肃纪,受到震慑后心神不定而怯于担当。中央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以来,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通报了一系列违纪情况,对干部廉洁从政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一些党员干部对此却有了误读,把反腐倡廉和干事创业对立起来。以前竞相拉投资争立项,现在以风声紧了,要求严了为借口,不去跑了,不去争了,甚至有些资金、项目即使上级准备给了,准备批了,有些干部也想法推掉。认为现在三公经费规定严、审计严,如果跑投资跑项目,人情钱谁出、谁又敢出?以前拉投资搞外交的干部,感到自己多少有点问题的,整天提心吊胆,心神不宁,一门心思研究如何逃脱,感到自己没有问题的人也怀有明哲保身的错误观念,怕做事被人抓了小辫子,或有不明群众举报,牵扯到其它问题,因而不再大胆去推进工作,胆小怕事不敢担当。

对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误读,政绩观偏差而虚假担当。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标准进一步明确,改变了唯gdp政绩观考核评价模式,对党政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工作实绩、作风表现、廉政情况等方面的考察更加全面客观,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来评价政绩。但个别党员干部因此政绩观产生了偏差,简单地认为不以gdp论英雄,就是不要gdp了,不要经济增长了,只要按部就班地把工作做得过去、不出事就行了。出现廉而不勤或者勤而无实,虚假担当的现象。

激励机制不健全,动力缺失而出现惰于担当。党员干部的工作动力除了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之外,还要有岗位和物质待遇的激励。从岗位激励看,虽然中央三令五申地强调用好各年龄段的干部,但是因换届调整、领导职数限制以及干部队伍年轻化等因素,一些干部被提拔的机会相对少了,政治上不再进取,思想上产生懈怠情绪。在回答哪个年龄阶段最易出现不敢担当现象时,28%的人认为在40-49岁,46%的人认为是在50-59岁。从物质激励看,一些干部拿我市干部的薪酬待遇同发达地区、省内部分地区相比较,认为我市的薪酬待遇处于中下水平,而工作压力却高于那些地区的干部,付出和所得不匹配,心里感到不平衡。同时,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借口反对四风,取消了干部正常的福利待遇,使得一些干部收入减少,感到干多干少都一样,没必要冒着风险去多做事,工作没有激情而懒于担当。

考核监督制度不完善,缺乏硬性约束而怠于担当。不明确责任,不监督责任,不追究责任,干部也难有作为。调查中,46%的人认为干部对分管部门的工作监管不到位;52%的人认为干部对分管部门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失察失管;47%的人认为有些单位对职责范围内的监管事项放任不管,或不依法进行监管,或监管不力;39%的人认为相关部门单位没有尽到监管责任;15%的人认为网络媒体等社会舆论没有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制定的问责和考核制度,主要侧重于显性的有错问责、政绩考核,而不担当则是一种隐性的顽疾。当前我市的部门和单位对不担当问责和考核还缺少可供具体操作的措施。另外,干部管理制度执行中仍有问而无责、考而无据的问题,问责和考核仍流于形式,致使一些干部消极怠工,仍存在一些庸懒散浮拖现象。

四、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建设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不敢担当原因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理的难度性,片面地强化哪一方面原因都不能达到完全治理的目的,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多管齐下,才能使敢于担当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

改造主观世界,不断自我完善,增强敢于担当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于坚定的精神追求和不断的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责任感。牢记一名党员干部的职责,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应当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人民谋福祉,尽职尽责,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解难,培养敢于担当的无私情怀。二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克服干部成长道路上的不良心态。经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克服不良心态的干扰,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在从政行为和生活小节上守住底线,增强敢于担当的正气和胆气。三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敢于担当的能力。注重以学习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调查研究集中民智,提高处置和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本领,着力打牢履职尽责的基础。

严纪律,立规矩,加强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敢于担当提供遵循。加强纪律和制度建设是强化敢于担当的治本之策。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依法明确权力、规范权力。规范行政行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进一步清权、确权、配权、晒权、制权,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积极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二要严明法律纪律戒尺,维护法纪和规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每一名干部都受到法纪规矩的刚性约束,在法纪规矩面前没有例外,没有凌驾于法纪规矩之上的特殊干部。党的各部门和各级党委要自觉承担起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对触犯纪律的干部要及时处理,各级纪委全面履行监督执纪职责,抓细抓实、抓早抓小,从严执纪,约束不敢不愿担当行为。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选人用人工作机制,引导敢于担当。各级组织部门应切实把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干部竞争机制,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在规范竞争性选拔方式上下功夫,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失望。二是建立健全干部激励和惩处机制。根据地区、行业、部门单位的自身特点,健全完善奖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惩处制度,鼓励干实事的干部不断有所作为,惩处精神懈怠、工作漂浮、弄虚作假、重唱功、轻做功的干部。三是建立健全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监督机制,对干部的履职、成长情况进行监督。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作用,拓宽畅通党外监督渠道,落实定期汇报制度,以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促进干部自觉担当。四是进一步完善干部考评体系。借鉴国外过程绩效管理和战略绩效管理的绩效考核方式,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引导作用,让勇作为敢担当的干部得到重用。

倡导讲原则、敢担当的良好风气,优化敢于担当的从政环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一是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当好榜样,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履好职,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在社会上树立对干部的认同感、信任感、尊敬感。二是在党内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有效防范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袭,促进干部健康成长;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让不同意见相互碰撞、相互交锋,从原则上分清是非、从思想上形成敢于担当共识。三是在组织内部对自觉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勇于做事、敢于担当的干部不求全责备,不以成败论英雄,给他们改正弥补的机会。四是在社会上营造担当可贵、担当光荣的氛围,大力宣传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动真碰硬的好干部,减除明哲保身、保守无为等民族传统糟粕文化的影响,积极营造崇尚担当、守土尽责的从政环境。

关于党员干部担当情况的调查报告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下载文档此报告

热门自查报告

Copyright© 2012-2024 自查报告网 https://www.zichabaog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12687号-2

版权声明 自查报告网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自查报告网站内相关内容但不限于产品或服务的版权和其它相关知识产权。自查报告网的注册商标,LOGO图标等受中国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