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自查报告网!
特惠加入VIP会员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报告 > “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活动地点: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水江乡上洞村 宜春市奉新县干洲镇水头村

主 办:

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

宜春市委市政府 共青团宜春市委

共青团袁州区委 共青团奉新县委

袁州区水江乡人民政府 奉新县干洲镇人民政府

承 办: 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

正 文:

继2010年寒假开展了全国第一次“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活动后,2010年暑假,在社会各界机构、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的2010年暑假“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活动顺利开展,并圆满结束。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返乡支农活动,本文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反思;同时为了成功地探索“返乡支农模式”,本文以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为研究个案,进行了着重分析,提出了我们对中国三农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农村青年的期盼。

一、 团队介绍

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是由,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各乡镇农村大学生和当地农村在外务工青年共同首创,志在号召和组织领导更多的农村青年投入到“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活动的民间团队。它成立于2010年10月份,在全国支农活动风起云涌的浪潮中,它独辟蹊径,开拓了一种全新的“返乡支农支教”模式。2010年寒假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组织了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25位当地农村大学生和农村务工青年,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楠木乡槐溪村开展了全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返乡支农活动。2010年暑期,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开展了第二次“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活动,在团队号召和第一次活动的影响下,最终确定了来自全国11所高校的18名队员参加此次返乡支农活动,他们分别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冯军;齐齐哈尔大学的刘志生、陈晓菊、赵振娜、赵忠研;江西农业大学的林亮亮、张蓉、唐建红、易锡成;井冈山大学的邓飞、石朝莉;长安大学的唐仁根;北方民族大学的欧阳光平;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毛志斌;赣南师范学院的李建发;厦门理工学院的易华清;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易云;贵师范大学的黄勇。

二、 活动概况

在返乡之前,我们的支农地点选在袁州区水江乡上洞村。后在宜春团市委的帮忙下,我们拓展了奉新县干洲镇水头村。这样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在两个村子里先后开展了返乡支农活动,7月25日——8月11日是在上洞村,为期18天;8月13日——23日在水头村,为期11天。

为了方便总结,我们以“分总”的模式结构此文,即先以上洞村的返乡活动为主体,辅以水头村的返乡支农活动,然后总体反思我们2010年暑假返乡支农活动。

(一)、活动第一站:袁州区水江乡上洞村

1、上洞村简介

袁州区水江乡上洞村与萍乡市上栗县桐木镇接壤,是赣西北的一个偏远小山村,它四面环山,远离市区,被称为水江乡最偏远的一个山村。但是上洞风景优美,是狼牙山五壮士刘梓华烈士的故居地,也曾经是伟大的毛泽东主席行军中的宿留地。全村面积约8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达1XX亩,绝大部分为未开发的毛竹覆盖;水田约900亩。全村600多户村民共约2700人,全部为汉族,被分为17个村民小组,六大片区;各区之间距离较远,山路陡峭,特别是学生上学的山路更是异常危险。全村共有1600多位在外务工农民,280名共青团员,学生人数约240人(不包括学前班)。全村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有低保户36户,残疾人80多位,人均年收入仅1000多元。年久失修的房子依然大量存在,仅有一半左右的房屋是1987年以后新建的,甚至有房龄达到170年之久。上洞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工、毛竹粗加工、采煤以及花炮加工,所产水稻全留作自用。

上洞村远离外界,乡土气息浓厚;但是信息闭塞、精神文化匮乏以及教育事业严重落后。全村没有一个英语老师,上洞小学的教育设施极其缺乏并且学习环境极差。无疑,这样的教育环境不利于农村少年的茁壮成长。

鉴于以上对上洞村村况村貌的调研了解,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在使命和责任的驱动下,毫不犹豫地来到了上洞村,开展了为期18天的返乡支农活动,活动时间是2010年7月25日至8月11日,活动内容主要是以下四项:阳光创梦学校支教活动;返乡支农活动启动仪式;阳光全家福活动;电影下乡活动和返乡支农文艺汇演活动。

2、 前期准备工作

自2010年4月份开始活动策划一直到6月份,共确定18名队友参加此次活动,在团队“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的精神和理念的召唤下,一大批有志农村青年和社会人士积极响应,通过电话和qq等远程联络方式维持团队运作。具体为每两周召开一次qq群网络会议,在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每个人把对农村和活动的想法都说出来,增进了友谊,维持了队伍团结。

在返乡前,队友们必须主动学习“三农”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要求队员在活动开始前至少要看两本有关“三农”理论与实践的书籍,以及自带数量不限的三农书籍供队友们交流学习使用,队友们还通过各种方式、渠道了解和提高支农素质。在支教方面,返乡前我们也大概确定了课表及授课老师,队员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充分的备课。

7月26号食宿安定后,我们就积极地投入返乡支农工作中;7月27日,我们的返乡支农支教活动正式顺利开展。

3、返乡支教活动

1支教模式

返乡支教是广义的返乡支农里的一个分系统,也是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的重点项目,因此在这里我们将系统阐述和总结我们的支教经验。

我们采取的是独立性和规范性的支教办学模式,不同于高校三农社团的合作式、嵌入式支教。为了确保我们支教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提高我们的支教质量,我们制定了一整套的严密方案。

首先我们借用了当地上洞小学的教室、操场等基础设施独立开展返乡支教活动,这奠定了我们返乡支农活动的物质基础。

再次我们将支教学校命名为“中国阳光创梦学校”,阳光就是希望给当地学生带去阳光般的希望,创梦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在这里找到奋斗的动力,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学校设有校长、教务主任、班主任等职务。这样不仅能规范我们的管理,而且还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师生感情。中国阳光创梦学校的校训是:心灵是一盏灯,将心点亮就拥有阳光般的梦想!校歌是《真心英雄》。中国阳光创梦学校的支教理念是:用心做自己,用心办教育,用知识开启学生的心门,让他们感受社会的阳光,让他们更好地创造自己的梦想。我们的追求是:不抛弃,不放弃。具体的支教理念还有:感恩教育;爱国教育;集体、团队意识等。显然,这种系统化、独立性、规范性的支教模式有利于这一理念的贯彻实施,同时能给当地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回忆。

经过7月25日、26日我们在上洞村的关键路口贴海报、挨家挨户地告知村民,经过这两天的广泛宣传,2010年7月27日“阳光创梦学校”上洞分校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上洞站返乡支农支教活动取得阶段性胜利。为此我们举行了庄重的开学典礼仪式,告诉孩子们,他们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阳光创梦学校上洞分校”。

上洞分校的学生在短短3天内就达到了200多人,影响还辐射到了其他几个邻近村庄,甚至还出现学生人数太多而使教室容不下的情况。

根据学生人数和之前所就读年级,上洞分校开设了5个班级,上午8点正式上课,11:30下课。下午2:30上课,4:10下课。每天一共开设6节课程。同时我们在开学前就已经安排好了课表。这些课程都是由来自全国11所大学的18名队员担任。在任课之前,都要求每个老师认真学习乡村教育促进会所编写的《短期支教手册》,并认真做好备课工作。为了确保支教老师所授知识的正确性,每堂课都同时安排两个支教老师上课,其中一个主讲,另一个协助。另外,为了确保学校环境的安静,在教学楼前派两名支教老师监管,防止社会闲杂人员的影响。

在支教活动中,特别是这种独立性支教,最担心的就是学生人身安全,只要有丝毫的差错,我们的整个活动就前功尽弃了。因此,为了确保学生在学校的人身财产安全,我们严格学生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文明礼貌,不打不闹,不相互追逐;要求学生诚实守信,不偷盗,不损害学校公共财产;要求学生课间不擅自离开学校。同时课间活动我们在田径场、乒乓球场和篮球场都安排支教老师进行监管,防止学生进行危险活动。

同时为了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安全,我们制订了护送学生回家的制度,下课后按村民小组为单位由支教老师护送学生回家。支教老师几乎每天都要走6里多的山路,有些队友甚至磨破了脚底,但是他们毫无怨言。

3支教内容

独立性支教,支教质量是保障,支教内容是关键。

在前两天的走访宣传中,我们了解到家长都很乐意把孩子送来学校,希望我们多教授一些文化课程,跟当地学校的课程相衔接;这样学生考试时能考高分,家长们还特别强调英语,要求我们每天开设英语课。

但是,支教老师毕竟不是专职老师,对课本教材知识的讲解不一定胜过当地老师。我们教会学生的是一种拼搏的理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鉴于此,我们决定以当地学校课本教材知识为载体,以全新的、不同于当地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开设其他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

我们开设的课程有:数学、英语、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江西宜春袁州区为主)、音乐、国语、书法、做人与成功、体育、其中英语每天上课。并且我们举办了“创梦杯”、“阳光杯”两场朗诵赛,建设了“梦想墙”,给每个表现优秀的学生都发了奖状,以资鼓励。

老师上课的形式也新颖多样,比如表演课上师生互动热情高涨,国语课上的模拟朗诵赛,英语课上的疯狂英语教学模式,做人与成功课堂上的模拟《艺术人生》等形式都深受学生喜爱,支教老师与学生也都成为了知心朋友,他们有什么烦恼都会向我们倾诉,也会和我们共享自己的快乐。

事实证明,我们的这种支教理念是完全正确的,在我们的支教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有一个很大的改变。以前那些孩子们都很害羞,上课都不敢举手,后来在我们的鼓励之下,变得更加积极主动。通过朗诵赛,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演讲技能,更是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懂得怎么在竞争中获胜。

4、支农活动

此次支农依然是狭义上的支农,主要取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生活、致富的信心和热情。这是我们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在强调“返”的基础上一个特色活动,主要包括:返乡支农活动启动仪式、阳光全家福;电影放映和文艺汇演四部分。

①启动仪式

为更好的宣传我们的“返乡支农”理念,展示团队精神和力量,以及得到乡亲们理解、信任和支持,我们决定进行一个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返乡支农活动启动仪式。

8月2日,启动仪式如期进行。市区领导莅临了仪式,共青团宜春市委彭映梅书记和水江乡张嵩乡长均做了重要讲话,共青团袁州区委副书记黄琼还带来了袁州区委龚书记的委托、指示和倡议。200多上洞村民和200多当地学生参加了我们的仪式。我们受到了极大地鼓舞。

②阳光全家福

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物质仓库和精神寄托,是我们永远的心灵港湾,而全家福代表着——团圆、平安、幸福和美满。因此,这对于一个家庭及每一位家庭成员来说都是具有重要而特别意义的。

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农村家庭拥有全家福照片的很少,甚至很多乡亲连相都没照过。因此,延续上一次活动的传统,我们依然开展了“阳光全家福”活动,并实行“三包”服务:包拍摄,包冲印,包派发。

③电影放映活动

此次支农活动仅放映一场电影,8月2日晚,在上洞学校操场放映了《举起手来》。在得知有电影放映,学生反映非常强烈,都争相要求来观看,但是部分学生离学校太远,家长及我们自己也不放心让他们晚上前来观看电影,所以只好在放学后学生都回家了,我们才做放电影的正式宣传,宣传范围只限在学校附近村民和学生。

但学生和村民的热情难挡,在电影放映时,许多青年小伙子和大叔骑着摩托车来到学校观看电影,附近的村民更是带上了自己一家大大小小前来观看。我们不断的给村民搬凳子,整个操场都被挤满了。

热烈的电影,热情的乡亲,让我们所有的队员都很感动,感觉自己的努力很值得,同时也激励我们的队友更加勤奋,付出更多的心血来回报乡亲,不辱使命。

短短两个小时,乡亲们热情不减,就像乡亲说的那样:“真个村庄几十年以来都没有这么热闹了,你们的到来让我们感动啊!”连负责放映电影的大叔也忍不住和我们说:“这次放映电影很成功。”还询问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放映电影,他说他还想来。

电影放映是国家和政府大力支持的支农项目,希望全国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2131工程”,以此为契机,全面恢复和丰富农村精神文化事业。

④文艺汇演

为给乡亲们献上一场更加好的文艺汇演,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展示我们大学生的风采,在返乡之前我们就开始了汇演的策划。从前期准备到汇演结束现场的整理,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了个人。

8月11日下午4点,文艺汇演在水江乡上洞村上洞学校顺利开始。为时近两个小时,节目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有合唱、诗歌朗诵、歌曲串烧、儿童舞蹈、印度舞蹈、独唱和手语操等12个节目。整个汇演是由队友赵忠研和石朝莉以及学生黄滨和刘晓芳共同主持完成。

上洞村委书记、村长以及上洞学校校长和老师共9人前来助兴。上洞学校校长及老师代表均作了发言,表达了他们对我们活动的感谢,并鼓励学生们以我们为榜样,好好学习,积极回报家乡,支援家乡建设。另外,校长刘益平为了表达衷心的谢意,在文艺汇演上,给我们队友们逐个分发了毛巾,希望我们用它擦干辛勤的汗水,洗去疲惫,为家乡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队友们备受感动和鼓舞,回想起之前的努力和付出,感到十分欣慰。

整场文艺汇演十分成功,队友和学生、村民的感情大大加深,随着文艺汇演的结束,在上洞村为期17天的返乡支农也圆满落下了帷幕。

阳光创梦学校支教活动期间正好是当地收获的季节,当地农民忙着收稻谷,插秧,其中有部分学生因为家里要农忙不得不暂时向老师请假,阳光创梦学校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到校学习,决定派部分老师前去帮忙双抢,帮忙双抢不记任何报酬,规定前去的支教老师不能在农户家吃饭。双枪活动取得了积极好评,拉近了我们与当地村民的感情。

(二)活动第二站:奉新县干洲镇水头村

1、水头村简介

干洲镇水头村是宜春市奉新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村,由水头、蓝田两个村民小组组成的一个大村庄。坐落在省道万黄线干洲镇至安义县的公路道路旁,距干洲集镇3公里。自17世纪由干洲集镇岗山村迁居至此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里地处平原地区,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渎流第一”四个大字刻在大门横额上,可见古居环境幽雅,读书人才济济。

然而,据我们初步了解,全村目前还没有经济合作社;35岁以下的青年劳动力全部在外务工;椪柑近年来由于品种质量下降,受病虫害严重,正想引进新品种;水稻、西瓜等的种植均是散户种植。其中西瓜由于农户种植经验丰富,品种上佳,不仅瓜果颜色好看,而且糖分比其他品种高,质量非常高,正打算发展绿色大棚西瓜种植。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将支农支教活动进行了调整,原来的三农信息、电影下乡以及阳光全家福取消,转变为新农村建设相关调研,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经验的吸取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在干洲镇水头村,开展了为期11天的返乡支农支教活动,活动时间是2010年8月13日至8月23日,活动内容主要是以下三项:阳光创梦学校支教活动;新农村建设调研、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文艺联欢会。

2、 前期准备工作

8月13日,抵达奉新县城,宜春市奉新县团委晏书记亲自到车站迎接我们,并且亲自引领我们来到了干洲镇,在宜春市奉新县团委晏书记和彭姐及干洲当地政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很快解决了吃宿问题。在与干洲镇政府负责人商谈后,14日,我们见到了水头村余书记,他带领我们参观了该村,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决定了支农活动的调整,原来的三农信息、电影下乡以及阳光全家福取消,转变为新农村建设相关调研,吸取当地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丰富当地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3、阳光创梦学校支教活动

由于我们在水头村采用的也是独立性、规范性支教模式,跟上洞村的返乡支农活动大同小异。所以,在这里我们就只做简要概述。

①阳光创梦学校支教前期准备

8月14日,我们和当地任重中学邹校长取得了联系,借用任重中学的教学教室、宿舍等基础设施,并初步确定16号开学,宣传工作由校方负责落实。同时我们还将活动海报张贴在任重中学校门口和当地闹市的人口集中地。

15日晚,团队大会上对第二天即将开展的开学工作进行了分工。8月16日,为了确保我们的在支教活动顺利开展,我们与任重中学校长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座谈,经过商讨我们做出如下安排和决定:

1、鉴于当地学生大多数离学校较远,为了更好的确保安全,尽可能的降低安全隐患。我们决定只招收当地的初二及六年级的学生。由于中国九年义务教育体制的改革,当地暂时没有初一的学生。

2、鉴于当地初中生家庭距学校较远,午饭无处解决,我们决定支教工作只在上午开展,下午就不上课。

3、为了进一步和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一起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决定以阳光创梦学校的名义向每一个家长致一封信。

②支教概括

经过前两天的广泛宣传,2010年8月16日“中国阳光创梦学校干洲分校”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干洲站返乡支农支教活动取得阶段性胜利。鉴于当地附近人数的限制,开学第一天只有80多位学生报名,后来随着影响和宣传的进一步加深,一直以来都有学生陆续前来报名。最后总人数近百人,根据学生人数和年级,我们开设了两个班级,将小学六年级学生编为一个班,取名阳光班;将初二的学生编为一个班,取名创梦班。

阳光创梦学校干洲分校每天开设四节课,上午8:00点开始上课,11;30下课,下午不上课。

③支教内容

由于支教老师都是我们的队员,所以在干洲分校开设课程基本上相同:数学、英语、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以江西宜春奉新为主)、音乐、口才课、表演课、做人与成功、趣味游戏、其中英语每天上课。

同样,我们这次的支教活动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其中有许多孩子都得到了改变,比如初二的余盼同学从原先的调皮捣蛋,爱说脏话,喜欢打架。班上同学都不喜欢他,变得比以前更加的听话懂事,不欺负女生,班上同学多次反映最近的余盼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还有六年级的胡萍,余施美等,他们由原先的害羞内敛,变为敢于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还自编自导了小品参加我们的联欢会。

从8月16号到8月23号,为期一周的支教终于在不舍中落下帷幕。

4、支农活动

①新农村建设调研

自8月14日初步了解了水头村基本情况后,,我们主要围绕水头村及其周边村庄进行了多次调研,我们主要针对当地的农业机械化,产业多元化,居住家庭化,家用燃气化,通讯现代化,管理长效化等方面的调研。调研的结果已经在“水头村简介”部分有了部分呈现。

经调研发现,当地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牛耕基本上退出当地的历史舞台,为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当地居民基本上都是家庭化庭院化,尽管当地农村的居住条件没有城市那么的繁华,但从淡雅,清净来说却远胜于城市,当地居民几乎百分百都用上了手机和煤气。更难得的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地的村委领导都很受百姓的拥护,很好的做到了管理长效化。

经过队员的讨论分析,我们总结出农村发展的四个必要条件:

1、 政府政策好:没有国家政府合理政策开道,新农村建设在中国也很难行得通。水头村是奉新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村,有很多优惠政策,比其他村庄有巨大的行政优势。比如政府出钱在干洲村建了一个花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 完善的规章制度:一个先进的新农村必定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行制度化管理,村务管理中坚持原则,可以更好的化解村民矛盾和误解,用时还可以减少新农村建设的阻力。

4、 思路好:水头村在发展生产过程中思路独特,他们积极引进椪柑新品种,积极向农业产业化靠拢,发展多种经济作物,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积极引进市场,成立了瓜果产销协会和汽车运输协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②文艺联欢会

在宜春市团市委、奉新县团县委、干洲镇政府、任重中学及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于8月23下午在水头村开展了一场文艺联欢会。同时文艺联欢会也是我们干洲站返乡支农支教活动的最后一个项目,寄托着我们对父老乡亲的美好祝愿,标志着此次返乡支农活动的圆满结束。

从我们在宜春市水江乡上洞村支农支教活动开始,我们就开始在准备筹备,一来到干洲镇,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的队员们就紧锣密鼓的排练着。此次文艺联欢会由我们团队和支持活动的各级单位合办,具体节目安排为: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出6个,奉新县团县委出3个,任重中学出1个,干洲镇政府出1个、阳光创梦学校学生出3个和当地村民出1个共15个节目。同时文艺联欢会的节目形式多样,其中包括:小品、歌曲独唱和小合唱、萨克斯独奏、吉他弹奏、吉他萨克斯合奏、诗朗诵、魔术等。

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文艺联欢会以自己队旗为舞台背景。当日出席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文艺联欢会的领导嘉宾有:奉新县团县委晏书记,干洲镇镇长,干洲镇熊委员,任重中学邹校长,水头村余书记等,晏书记和镇长先后发表了重要讲话,肯定了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的活动和工作

文艺联欢会吸引了200多人前来观看,上到80多岁的老人,下至幼儿园的小朋友。整个现场氛围活跃且井然有序。整个文艺联欢会进行得十分成功,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

随着文艺联欢会的结束,为期十天的干洲镇站返乡支农支教活动也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18个队员在返乡支农服务的同时,也锻炼着自己,过着那种属于支农人的共同生活。

①衣

支农队员要求随时佩戴团队统一的标志——小红帽,另外队旗也随时跟着队伍走。这些都能使我们在村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是每一个支农队员的美好回忆,更有利于打造一个统一的团结向上的支农队伍。

②食

在上洞站返乡支农期间,我们征得上洞学校同意,借用学校厨房厨具,自己动手统一做饭。所有队员分为几个小组轮流值日。许多队员下乡前很少自己动手做饭,这充分地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另外自己做出来的饭格外香,增添了不少生活乐趣。

在干洲镇返乡支农期间,干洲镇为我们提供了膳食,在此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再次表示真诚的感谢。

③住

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所有队员都住在上洞学校和任重中学学生宿舍。一个月的宿舍生活让我们回想起了美好的初中生活。

② 行(晨跑):

我们的起床时间是6:00,之后是难忘的晨跑。沿着乡村小道,喊着使人振奋的口号,唱着激励的支农歌曲,统一的步伐,整齐的声音,俨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许多村民都驻足观看。

④ 晨练

为了确保文艺汇演和文艺联欢会的节目质量,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每天早上都得排练节目。

⑤ 例会:

每天吃完晚饭后我们都会举行全体例会,主要总结这一天的工作得失和部署第二天的任务,另外也会组织农村理论的研讨。在例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激烈讨论,进行着思想火花的碰撞。例会可以保证支农工作的有序进行,可以保证团队思想的统一,是返乡支农的关键

⑥ 其他:

除了下乡期间的团队生活外,每个支农队员都在咀嚼着每时每刻的酸甜苦辣。支教队员每天要花大量时间精心准备课程。另一方面,每当听到学生喊道“老师好”时,我们激动着;每当村民望着自己的照片微笑时,我们也幸福着;每当演完一个节目后,我们宽慰着;当离别之际留下伤心的眼泪时,我们心酸但心里欣慰。

紧张而辛苦的工作和生活中,队友之间相互信任,主动关心和帮助队友,各自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工作之余,队员集体爬山放松心情,或者高歌一曲释放激情,轻松的氛围里,队友之间关系更加难能可贵的好。同时,这也促使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无论开心和难过,我们一起分享,在一个团队里,不分你我,就像歌曲里唱的那样,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返乡支农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有亲身经历了的人才有深切的体会,我们每个队员都有着凤凰涅槃的故事,都经历了能力的提高和感情的升华。

1、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团队的凝聚力并不是纪律和规范能做到的,者必须得有完善的组织制度和文化,并且在强有力的管理监督下才能把团队凝聚力做好。不仅要进行队员的正式培训,而且不能忽视日常细节,比如榜样的发现和及时有效的表扬,日常工作的完全落实,不能没有原则办事等。所以在将来的活动中,队员的正式培训将是一个重点突破点。

3、 在支教方面,由于队员相同,经历有限,导致上洞分校和干洲分校开展的课程基本相同。由于返乡支农时间短暂,支教老师和学生相处时间有限;但是我们也强调返乡支农后,支教老师必须保持与学生的长期联系,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4、 下乡后,在团队建设上,由于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实际与理想的冲突,比如在遇到队员时间比较分散时过分发挥民主,任意队员自由活动,没有按计划组织团队活动,団建几乎没有任何行动,导致团队力量不集中,经常发生摩擦等,严重影像了活动质量和进程。

5、 在活动准备上,第二站(水头村)是完全由团市委联系和推荐的,前去活动地点之前,我们一点情况都不了解,没有做好准备工作,结果最后只能临时安排和调整活动内容,但是意外情况接连发生,而且第一个活动刚结束就又开始另外一个活动,这样又增加了队员的疲惫,不仅如此,在处理意外情况时,没有很好考虑到队员的情况,很多工作安排下去,执行起来都很困难,效果大打折扣。

6、 在活动材料整理方面,今年没有和固定的人员来做此项工作,结果材料很散。在以后的活动中,必须得有完整的制度来规范材料整理工作并安排专人全权负责材料的整理,团队统一的文件,如策划等,还有活动中用到的各种材料均要归档,包括各种文字、图片材料和影音资料等。

7、 由于工作安排不够合理,分工不够明确,导致有些队员闲散,无事可做,引发浮躁情绪。因为纪律执行不到位,部分支农队员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导致团队工作有时候效率不高。

8、

由于部分女队员水土不服,再加上长期的工作压力,出现了感冒、皮肤发炎现象。团队再次向辛苦付出的和各位队员表示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五、团队建设

1、建设回顾

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于2010年10月份正式成立以来,由于队员来自全国各个大学院校的大学生,平时只能主要通过网络和电话联系。通过qq群的形式,每周六晚上7:00-9:00,我们举行网络例会,共同策划返乡支农活动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从2010年3月至6月,在第一次活动的基础上,我们集中精力策划第二次返乡支农活动,并取得极大进展。第一次返乡支农活动结束至今,我们团队不断发展壮大。然而靠虚拟网络来维持团队的运转具有极大的挑战,必须充分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发挥其最大能量来维护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理论培训

一个好的团队必定有好的理论做指导,返乡支农团队要想在农村开展工作,必须对每个队员进行理论培训,灌输支农思想、三农知识,让队员认识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而肯定自己这次支农的意义。这样在支农期间能更加积极地工作,并且积极地思考中国农村的出路;而且理论培训能引导更多的青年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培养农村人才。

3、团队精神

一个团结的队伍必定有自己的团队精神来凝聚队员,然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必须对每个队员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防止个人主义泛滥。集体利益永远大于个人利益,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力量。

4、纪律观念

一个集体就要有集体的步调,就要有集体的原则和纪律,每个队员必须严格遵守,如有触犯这一底线,必须按纪律严惩。只有服从纪律,才能形成一个集体,构成战斗力;否则任何工作都干不了。另外,支农期间,队员的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纪律就是安全的保障,纪律规定的谁也不能违反,否则出了安全事故,谁也担当不起。支农队员必须时时刻刻遵守团队纪律,拥有强烈的纪律观念。

5、团队作风

一个返乡支农团队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团队在村民心目中的印象,也影响团队工作的效率。支农团队强调的就是“支农”,就必须为农民服务,保持“红军”作风,艰苦朴素,不畏艰难,紧密联系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才能取得村民的信任。

“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下载文档此报告

热门自查报告

Copyright© 2012-2024 自查报告网 https://www.zichabaog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12687号-2

版权声明 自查报告网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自查报告网站内相关内容但不限于产品或服务的版权和其它相关知识产权。自查报告网的注册商标,LOGO图标等受中国法律保护。